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0月31日讯(通讯员 龙勇 冯坚花)眼下正值秋收收尾阶段,石潭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繁忙场景,省级万亩示范片古城村与联盟村连片田块里,村级集体经济购置的秸秆打捆机正在高效作业;芙蓉村群众忙着将散草运往天桥草棒厂;草棒厂车间内,回收的秸秆正被加工成草棒——这是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企业+村集体+农户”协同发展,让秸秆从“田间废料”变“增收宝贝”的生动实践。

“以前打捆机作业要逐户协调田块,效率低还容易漏收,现在“挂图作战”连片作业,一天能多处理20亩地的秸秆!”联盟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田块分布图介绍。为破解机械不足、田块零散的难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指导古城村与联盟村“抱团发展”,两村集体经济与村级大户共同出资购置3台秸秆离田机械,通过“挂图作战”提前标注农户田块位置,村级协调联片作业区域,既方便大户主体高效收草打捆,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风险。截至目前,两村已完成连片打捆作业超800亩,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机械租赁、秸秆回收差价预计实现集体增收超5万元,预计年底可突破10万元。
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线天桥草棒厂与打捆机手建立合作后,村民谭文革率先尝试秸秆“变现”,主动收集秸秆运送至厂。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加入秸秆运送队伍,目前全镇已有超150户农户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增收,日均运送秸秆超10吨,天桥草棒厂原料供应也得到稳定保障。

“我们搭建‘天桥草棒厂+村集体(机械)+农户(散草)’的链条,就是要让秸秆禁烧有抓手、集体增收有路径、群众致富有动力。”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全镇已形成“机械打捆为主、散草收运为辅”的秸秆离田模式,古城村、联盟村的“联村购械+挂图作战”模式已在5个村推广,天桥草棒厂月加工秸秆量提升至100吨,带动打捆机手、运输户等就业超50人。
下一步,石潭镇将继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计划新增3个村级机械合作点,扩大联片作业范围,同时推动天桥草棒厂拓展草棒深加工品类,让“一根秸秆”串起生态保护、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三赢链”,为石潭镇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动能。(完)
来源:石潭镇
作者:龙勇 冯坚花
编辑:宋倩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中国莲乡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湘潭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