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春力量助农忙 “小杨书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郭玲 编辑:罗伟 2025-09-26 17:51:19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图片1.png

杨寄正在直播卖货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9月26日讯(记者 潘文琦 郭玲)清晨六点的湘潭县花石镇,荷塘里的露水还没干透,杨寄已经举着手机架在田埂上了。镜头里的他,晒得发亮的皮肤透着健康的麦色,清瘦的身影往藕塘边一站,开口就是热情招呼:“家人们看过来!今天挖的新鲜莲藕,粉糯得能炖出奶白汤,错过可就没啦!”这个被乡亲们亲切叫“小杨书记”的年轻人,正用手机屏幕,给花石镇的农货搭起通往全国的桥。

2024年3月,杨寄第一次踏进花石镇时,盯着满田沉甸甸的湘莲直犯嘀咕:“这么好的东西,地理位置又占优势,咋就没人知道?”带着这股“想帮农货找出路”的劲儿,这位有4年直播经验的年轻人,成了湖南潭莲食品有限公司的团支部书记。没人想到,这个单枪匹马闯乡村的年轻人,既是镜头前插科打诨的“主角”,也是背后写脚本、剪视频的“全能选手”,连直播时的灯光角度、背景里的荷塘布景,都得自己琢磨。

图片2.png

“乡村振兴 小杨书记”抖音号

2025年6月10日,“乡村振兴 小杨书记”的抖音号发了第一条视频,如今才三个多月,粉丝就攒了1.8万,获赞超31万。点进他的主页,既有“乡村霸总”搞笑片段,也有手把手教大家冲泡藕粉的实用教程,磨皮白莲、手工红薯干这些农货,在他的镜头里变得格外有烟火气。最火的一条“荷塘里跳舞”的视频,凭着他带着莲子手串跳舞的接地气劲儿,直接飙到250万播放量;七场直播下来,不仅让湘莲、刀削藕粉等20多种农货曝光超10万次,还卖出了20多万的销售额,连周边射埠镇的红薯干、白石镇的土产,都跟着沾了光。

熟悉杨寄的人都知道,他的直播间里藏着不少“汗水味”。采莲季最忙的时候,他凌晨四点多就扛着设备往荷塘跑,正午的太阳晒得荷叶都打蔫,他却要蹲在塘里拍摘莲子的特写,一天下来中暑了四五回,喝瓶藿香正气水又接着干。平日里更不消说,每天五点半起床,先直播两小时挖藕,跟网友唠着“挖藕要顺着藕节摸才不折”的小技巧,中午匆匆扒口饭就拍小视频,晚上又对着镜头介绍农货到深夜。“最近忙着帮射埠镇的老人家卖货,他们种的东西好,就是没渠道,我多播会儿,他们就能少操心点。”说这话时,他手里还拿着刚从老人家里收来的手工红薯干,镜头里满是认真。

直播之外,杨寄的镜头还藏着不少温情。拍“书记为独居老人做饭”系列时,张奶奶捧着他炖的红烧肉,拉着他的手问“下次啥时候来”,这话让他鼻子一酸:“原来咱做的不只是卖货,还是陪老人们说说话。”现在,连村里70岁的邓月香奶奶都成了视频里的“常客”,老人家跟着杨寄拍段子,对着镜头比耶,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这老太婆也能上抖音,好多人给我点赞哩!小杨书记可是我们这儿的‘活宝’,大家都喜欢他!”

图片3.png

杨寄正在与村里老人交流

如今,杨寄以花石镇罗汉村为基点,拉着周边村的农户一起搞“集中销售”,还帮着培训村里的新农人做直播。他总说,每天琢磨新点子、跟乡亲们沟通调度虽然累,但看到农货卖出去,看到老人孩子的笑脸,就觉得值。接下来,他还盘算着10月份给罗汉村70多个学生送积木奖学,“能被乡亲们当成自家人,这点付出算啥?”

田埂上的风还在吹,杨寄的手机镜头又对准了正在手工开边莲的老奶奶们。“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怕万千事”,带着农货闯抖音的“小杨书记”,正用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路,把花石镇的清香,一路送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上。(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郭玲

编辑:罗伟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646943/60/153150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