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农民在收割油菜。
湘潭在线5月15日讯 5月9日,湘潭县中路铺镇茅塘村油菜种植大户马国清的田地里,几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油菜。
马国清说:“尽管去年冬天雨水少、土壤墒情差导致油菜出苗迟、生长慢,但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后期管理好,一亩油菜可收获菜籽100公斤左右,榨油40公斤左右,按目前菜籽油市价20元/公斤计算,再加上政府补贴,每亩纯收入在600元以上。”马国清共种油菜500多亩,估计收入在30万元以上。
在中路铺镇,有很多马国清这样的种植大户,零星种植的散户也不少,全镇油菜种植达25000余亩。
湘潭县前几年成片种植油菜主要是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也就是说种植油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花而不是油,因此在管理上比较粗放、产量不高,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也提不上来。
随着国家鼓励稻油轮作相关政策的出台,湘潭县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发,从去年开始鼓励各乡镇和新型农业主体成规模集中连片种植油菜。以粮油协调发展为基础,以油菜面积增加为目标,以新型主体为依托,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和油菜多功能开发为主线,加快技术集成,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冬闲田油菜开发,加快三产融合,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用油供给成了湘潭县推广油菜种植的总体思路。
根据上级安排的2.9万亩稻田轮作计划,湘潭县选取中路铺、花石、排头、云湖桥、茶恩寺等9个乡镇为试点,以乡镇或村为单元集中连片实施。试点工作涉及以上9个乡镇43个村3683户,其中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18个、散户3465户。1000亩以上的成片种植区22个,其中多功能示范面积1.51万亩。试点区域选择一季稻种植区域为主,将过去的“一季稻+冬闲田”模式调改为“一季稻+油菜”模式,不仅可为农民增加一季油菜收入,同时进行水旱轮作,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基数,提高粮油品质和种植效益。
同时,湘潭县还将油菜种植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将各试点区域选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以及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乡镇连片实施,充分发挥油菜花的观赏价值,美化农村环境,发展观光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新型农业主体和大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湘潭县除给成片种植试点区域每亩150元的直补外,还采取向全县油菜种植户统一免费发优质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推广油菜专用硼肥等系列举措,特别是“亮油99”优质良种的推广,菜籽的出油率比一般品种高很多,仅此一项每亩就可增收200多元。除把产量与出油率双高作为品种选择的标准外,优质、高抗、适合机械化收割也被列入品种选择标准,以利于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推广,提高油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按照“主体+基地+企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引导油菜种植大户、病虫害防治组织、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稻油水旱轮作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开沟、播种、收割、烘干等社会化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锦石乡利用碧泉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质水源,依托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档优质稻+优质油菜”模式,打造湘潭县稻油水旱轮作核心示范区,以锦石乡为中心向周围乡村辐射,打造稻油绿色食品高端品牌,增强了油菜种植与休闲农业、农旅结合示范效益和辐射作用。
此外,湘潭县还在加工、市场推广上大作文章,从而从根本上打消了农民担心种植油菜效益低、销售难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到3万亩的试点推广当年就带动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4万亩,中路铺、云湖桥、易俗河等多个乡镇面积突破万亩,历年很少种植油菜的排头乡也达到了近6000亩。
湘潭县粮食局粮油站的胡建湘跟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今年全县油菜产量在100公斤/亩以上,每亩纯收入不少于600元,全县24万亩油菜预计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近1.5亿元。
来源:湘潭在线
编辑:李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