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劳动模范胡孝阳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5月20日讯(记者 潘文琦 张学)在湘潭县花石镇天马山村,一位企业家用近2亿元的“不划算”投资,为家乡铺就乡村振兴之路,他就是湖南省劳动模范胡孝阳。从街头菜贩到后勤供应商,从都市商人到乡村建设者,从偏远山村走出的他,以“不图回本”的勇气和魄力,带领3000余名乡亲蹚出“产业兴、乡风美、百姓富”的振兴路,书写着新时代赤子归乡报桑梓的动人篇章。
逆流回乡:从“小菜贩”到乡村振兴“领头雁”
天马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基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天马山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家境贫寒的胡孝阳,17岁便跟着师父远离家乡来到郴州当泥瓦匠;1983年,19岁的胡孝阳怀揣着29元钱来到省会长沙,成为了一名街头小菜贩,凌晨3点推着自行车进货,傍晚才收摊的经历,淬炼出了他坚韧的品格。一天傍晚时分,湖南师范大学食堂原材料不够,采购员看到闭市后还在卖菜的胡孝阳,被他的勤奋和诚实打动,从此胡孝阳成了湖南师范大学食堂的固定供货商。1998年,胡孝阳创办餐饮公司,成为服务超20万人的后勤供应商。
业务越做越大,为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胡孝阳萌生了创建餐饮保障基地的想法。2016年,经过多方考察,胡孝阳决定在宁乡建设绿色蔬菜基地。消息传到家乡花石镇,村上的老支书想让胡孝阳回老家建基地。“尽管宁乡确实有着老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回报家乡的使命让我决定要把基地建到老家去!”胡孝阳说。
胡孝阳查看肉牛养殖场
2016年12月,胡孝阳注册成立了湖南北马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3月在湖南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备案成立天马现代农业示范园,10月,示范园被湘潭市列为十大农业示范园之一,这也是湘潭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唯一由民间投资的农业示范园。目前,该示范园内拥有红薯、湘莲、蔬菜、牧草种植基地,该项目覆盖花石、白石、茶恩寺等六个乡镇7个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流转山地9000亩,2024年年产值达一亿元。
振兴密码:“契约农业”带动群众致富
“城里老板回来圈地”“祖田不能断送”……2017年初春,当胡孝阳带着土地流转方案返乡时,村民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面对上百张熟悉又戒备的面孔,胡孝阳几兄弟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拿出了三张“契约”:一次性支付5年土地流转费;种苗化肥全免费;保底收购合同承诺。“先把河道疏通、水渠重修,旱涝保收后再种地。”土地流转后他投入巨资对土地进行平整、土壤改良和水系治理,当平整后的土地重新交到农户手中时,耕作模式已悄然改变:农户仅需负责水稻、蔬菜、红薯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包销产品。72岁的老农胡大爷蹲在田埂上感慨:“活了半辈子,头回见着这种好事。”这种“先治土后返租”的模式,让农户年均增收3万至5万元,土地产出效益跃升明显。
如今的天马山村,五大产业板块在青山绿水间铺展:800多亩蔬菜基地的时令鲜蔬通过冷链直供全国市场,300余亩稻渔共生田里鱼肥稻香,年存栏500头牛的肉牛养殖场效益良好,4000亩高产淀粉红薯种植基地直接衔接日产3吨的全自动红薯粉生产线,公司通过“生产+加工+科技+仓储+配送+销售”等一系列聚集现代生产全要素的闭合链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造血功能。
胡孝阳与唐运坤交流红薯苗移栽工作
起垄、覆膜、栽苗、覆土……在天马现代农业示范园红薯种植基地,20余名农户正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红薯苗移栽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种水稻、栽湘莲、收红薯轮着来,年收入两三万元,比城里打工自在多了。”今年62岁的唐运坤是天马山村本地人,像她这样“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已有3000余人,季节性用工高峰时,田间地头尽是欢声笑语。“除去40个帮手的工资,每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作为村里第一个站出来加入产业园的人,胡建良对胡孝阳充满了感激,“以前在外接工程要看人脸色,现在守着土地当老板。”如今,他种植了700亩红薯,亩产八千斤,成为了北马峰迄今为止最大的承包户。
数据显示,2024年,北马峰发放劳务工资超800万元,农资采购达1000余万元,40个长期岗位与1000余个季节性岗位编织成新型就业网络。公司推广种植蔬菜、红薯、湘莲3000多亩,通过品质提升,亩产值上升10倍以上,受益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反哺筑梦:“基建+文明”共塑美丽山乡肌理
初夏清晨的天马山村,薄雾萦绕着新修的柏油路蜿蜒舒展,河畔凉亭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文化广场上跃动着欢快的晨操……这番生机盎然的景象背后,凝聚着胡孝阳多年来反哺桑梓的赤子情怀。
20多公里的公益路打破山乡闭塞
怀揣“让家乡山水更美、乡亲生活更好”的初心,胡孝阳累计花费一亿多元用于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20多公里的公益路打破山乡闭塞,四通八达的高标准水渠守护村庄粮田,百余盏路灯照亮归家路途……当村民第一次踩着平整路面运送山货时,这位企业家欣慰的笑容里,映照着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在胡孝阳的蓝图中,物质富裕与精神丰盈如同车之双轮。他斥资建造文化广场,让留守妇女的广场舞跳出山乡新韵;他为全村老人举办重阳节庆典活动,让银发老人在戏曲声声中重温传统温情;他让一座座凉亭点缀青山绿水,为村民提供休闲纳凉点……“只要能让产业越来越兴旺,让家乡越来越美,我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胡孝阳说。
土地记得住年轮,乡亲看得见真心。如今的天马山村,蛙声与机械轰鸣共鸣,乡亲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胡孝阳仍穿着沾泥的布鞋奔走在青翠群山间,这位“天马山崽”用半生积蓄浇灌的振兴之花,正绽放在莲乡广阔的田野上。(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张学
编辑:黄希群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