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杨雨涵)在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脚踩泥泞的中年人忙碌的身影。他是邓述东,一名扎根基层33年的农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更是农民心中“一亩田脱贫”的领路人。他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从“田秀才”到“脱贫先锋”:一亩田里的双丰收奇迹
2017年,他创新推出“一亩田脱贫”模式,通过“水稻+赤松茸”轮作,实现“春种千斤粮,秋收万元钱”的双重效益。这一模式以“五包”机制(包菌种、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为核心,帮助贫困户零风险增收。仅湘潭地区,该模式便直接助力超1500户脱贫,带动近10万农户受益,并推广至湖北、江西等省份及尼泊尔、柬埔寨等国,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其首创的《稻菇轮作 一亩脱贫》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生态经济新路径:林下生金,莲田增效,循环致富
面对农业生态难题,邓述东将目光投向“林下经济”。历时五年攻关,他独创“林下竹荪种植法”,在油茶林下培育珍稀竹荪,形成“林菌共生”的绿色循环。每亩竹荪产值超2万元,纯利润逾万元,同时提升油茶品质,落叶反哺菌类生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此外,他开发的“黑花生+赤松茸”“虫草参+竹荪”等十多种高效种植模式,让农田变“聚宝盆”,推动农业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
科研突破与公益担当:从田间到课堂的薪火传承
邓述东的科研成就斐然:培育富硒五彩稻,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研发稻米降镉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破解重金属污染难题;探索莲田甲鱼、鳜鱼综合种养模式,开辟生态农业新赛道。
他不仅深耕科研,更心系教育。作为湖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将“泥腿子”经验带入高校课堂,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同时,创立“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开设劳动实践课,培训学生超30万人次,播撒爱农强农的种子。其创新实践的“深耕一亩田”农业发展模式已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纳入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并作为特色教学模块列入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代表履职:为农发声,推动政策落地
作为省人大代表,他提交的《关于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建议》推动湖南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惠及千万农户;《关于盘活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议》激发基层人才活力,获省人社厅重点督办。
邓述东,是田野的守望者,更是新时代农人的榜样!
来源:射埠镇
作者:杨雨涵
编辑:李岱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