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3月10日讯(通讯员 楚国良)书签是什么?相信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所云。当下全民不读书,都粘在手机上,要么打游戏,要么刷抖音,哪里屑于知晓与书相关联的书签为何物。
但是,书签于我,却总是藕断丝连般的存在。
周末,收拾书房,从一本书中掉出几片五颜六色的书签,让我眼前一亮。看着小小的书签,顶上还系着红红的丝线。眼前不由地浮现出读书时的场景,那时,守着一本书看,书中就有一张带着清香的书签。累了,便把书签放在看完的章节。轻轻地合上书,那小小的书签便贴在书里,刻下我阅读的痕迹,露出那红红的丝线在外头,为书倍增一份温馨之感,我与书告别,也与书签轻轻说“再见”这种与时光有关的告别,总是刻下成长的记忆,留下缕缕芳香。
——题记
(一)
书签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不同朋友可以成为莫逆,也可称为肱股,或者它可以作为桥基承载着你的思潮澎湃,要么它作为一盏远洋灯塔照亮新征途;困顿时会提醒你再接再厉,焕发蓬勃生机;绝望时它会鼓舞精神斗志,引导自己走出逆境,绝处逢生,它具有名著的恢弘,也有映衬圣人光环中的智慧。
书签,是指为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通常是纸质的居多,也有绢条、竹片、植物叶片、金属薄片的。书签画面随意,取材广泛,有唐诗宋词、山水画、格言警句等等。书签的好处是比折书等记页码方式更方便,对书的损坏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种记录阅读进度的方式。
书签古代就有,一般悬于卷轴一端或贴在线装书的书皮、扉页上,也可揭下来夹在书中,其主要功能为标注书名、作者。杜甫诗云:“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窗外的雨滴沾湿了笔架,书签上的光泽与斜射进室内的暮色相映成趣。有时候便以书签指代书籍,如李商隐的诗句:“酒瓮凝余桂,书签冷旧芸”,友人客死他乡,其饮桂花酒的酒瓮余芳犹存,读书谈天的书房显得分外冷清。
(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求学读书时期,行走于广袤的文化沙漠,除了课本而外,几乎没什么书可读,偶尔得到一本课外书,如获珍馐,狼吞虎咽。读书中途,为便于查找,一般都是在书页上折个角。那时候没见过书签,不知道书签的存在,更甭谈用上书签了。
及至考上了大学,一头扑入书海,颇有点饥不择食、渴不择饮之感。入学不久,无意中在湘潭市新华书店对面的雨湖公园门口邂逅书签,价钱也便宜,便买了四张一套的。从此,与书签结缘,几十年不离不弃。
回想起来,这些年自己用过的书签,除了专用的纸质书签而外,其它替代品书签可谓五花八门,基本上是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在书页里面夹过钞票、发票、车票船票飞机票,夹过名片、明信片、植物叶片,夹过油卡、饭卡、银行卡,夹过身份证、代表证、选民证,手边如实在没有票、片、卡、证可用,面纸、白纸、香烟纸折叠起来也堪当此任。
书签的存在,是因为有人喜欢阅读,同时十分地爱书惜书。在当下这个纸质书阅读衰退的年代,如果有人在公众场合捧着一本书埋头专心阅读,并且还细心地夹着一枚书签,那真是难得见到的一处靓丽风景。
(三)
说不清是怎么喜欢上书签的,在喜欢书签之前我并不知道有书签这东西,看书往往是看到哪儿需要停下时,要么将书倒扣在桌面或床上,要么将对应的书页折一下角,再看时随便一翻就可以找到并能尽快进入阅读。书签何用?有也可,没有也行,但慢慢发现就不一样了,书里放一枚小小的书签可以避免把书弄脏或留下折痕,保护了书。另外再次轻轻将书打开,抽走那枚精美的书签会突然觉得阅读很有品味。一次又一次地与书签为伍之后,感觉自己变得文质彬彬、“腹有诗书气自华”了,一颗年轻的心就那样美在其中。
退休后,我喜欢看点杂书,但现今出版的新书太多,我跟不上节奏,还是喜欢照着自己的看书法,以自己的步骤,瞎看闲逛着。要看什么书,想看哪类书,旧书网搜搜,买来,立时看也好,堆放着等有空了再翻也罢,总之,可不急不慢,没人催我。如此,一则满足了爱好,二则随心,可系统化,又可探奇寻幽,三最主要的是相对便宜。当然那种绝版量少的我虽然也会流着口水,终究是怅怅然的多。
岁月流逝,现在书签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书桌上没有一枚书签,我书桌上的书里也没有书签。那些曾经被我们珍藏的书签,上面写满了青春和梦想,也写满了幸福和感伤,而今都成了永远的回忆。人生莫不如此,再深刻的记忆也会慢慢淡去。
来源:楚国良
作者:楚国良
编辑:李岱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