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的连体银杏
800多年的“湖南树王”垂丝香柏
500多年的“元帅树”为“中华名树”“湖南树王”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3月17日讯(记者 彭圆)古树和名木,宛如岁月的忠实守望者,静静伫立,见证着地方历史文化的沧海桑田,堪称“有生命的文物”。今年3月15日,我国首部国家级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法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昂首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崭新时代。
古树名木不仅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为研究自然科学诸多领域提供了活灵活现的标本,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乡愁记忆。近年来,湘潭县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为这些“绿色活文物”构筑起坚实的“保护伞”。
目前,湘潭县境内共有811株古树名木,它们星罗棋布,遍布全县17个乡镇。为了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湘潭县林业部门认真填写每木登记表或古树名木群登记表,借助先进的定位技术,为每一棵古树名木乃至古树群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起全面、详实的古树名木数据库,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古树名木保护成果资料。同时,为每一株古树明确保护责任人,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人;还为古树名木附上专属二维码,只需轻轻一扫,其树种、树龄、生长状况、历史故事等信息便一目了然,让人们能更便捷地了解和守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财富。
在湘潭县的“古树圈”里,不乏历经风雨的“老寿星”。其中,500多年的“元帅树”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功申报“中华名树”“湖南树王”称号;800多年的“垂丝香柏”也因其珍稀性和观赏价值,荣膺“湖南树王”殊荣。对于那些生长状况不佳的古树,湘潭县同样给予悉心呵护。例如,针对青山桥镇新铺村棋盘塘树龄高达520多年的古樟,开展复壮抢救工作,帮助它重焕生机;对排头乡隐山村流叶桥550多年的重阳木、隐山庙两株200多年的连体银杏等,建成了第一期隐山古树主题公园,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古树的独特魅力。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湘潭县林业部门表示,将严格依据《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继续开展辖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不断完善资源数据库。同时,深入挖掘每一棵古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古树名木的价值和意义。(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圆
编辑:赵思佳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