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师者如是|胡素辉:二十九载乡教守望一片丹心育桃李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郭玲 编辑:李辉军 2025-09-10 08:48:49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图片2.png

胡素辉正在上课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9月10日讯(记者 潘文琦 郭玲)“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是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中学专职英语教师胡素辉二十九年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扎根乡村教育,她以勤奋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三尺讲台书写奉献,在班级管理中倾注真心,用无数个温暖的细节诠释着“师者仁心”。从中学一级教师到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湘潭县十佳班主任”到“湘潭市优秀班主任”,数十项荣誉背后,是家长的信赖、学生的爱戴,更是她对教育事业始终不变的赤诚。

以爱育人:耐心守护每一朵花开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胡素辉眼中,教育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有温度的守护。

“胡老师炒的小炒黄牛肉,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味道。”正在北京交通大学本硕博连读的朱琳深情地说道。2020年,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朱琳跟着爷爷生活,家中姊妹多,日子过得拮据。胡素辉每月踩着乡间小路家访数次,手把手帮她整理补助申请材料,陪她进城中考。到了高中,朱琳周末常住在胡素辉家,胡素辉总会提前备好她爱吃的饭菜,返校时还会塞满一书包零食,开车送她到校门口。“胡老师,你干脆当我妈妈吧!”这句带着稚气的告白,是朱琳对胡素辉最深的认可。如今朱琳已考上理想大学,仍每周都会给胡素辉打电话,放假回来还会主动走进初三课堂,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

这样的孩子,不止朱琳一个。

图片3.png

胡素辉在学生梁涵家家访

梁涵的妈妈周瑞连谈到胡老师时,声音哽咽:“没有胡老师,孩子不可能心无旁骛考上县一中。”梁涵的哥哥确诊脑瘫,母亲必须全程陪护,全家的经济来源仅靠身体不太好的父亲打零工维持。胡素辉接手班级后,主动联系爱心基金,为他们争取补助、缓解生活压力。“这次开学考,孩子考了全班第四!”周瑞连话语中满是希望。

“只要学生需要,不管多晚我都得在。”2017年的一个傍晚,一名学生喉咙意外受伤,家长远在外地,她立刻拦车送医,整夜守在病床前,怕耽误功课,她在病床前支起小桌子,抽时间帮学生补落下的知识点,又协调其他老师轮流辅导;有学生深夜发高烧,她第一时间送医陪护,深夜反复起身查体温、盖被子,直到烧退才安心……“胡老师就像家人,有她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孩子们说。

20余载春秋,胡素辉的脚步走遍了乡村的田间地头,她的爱装进了学生的书包、藏在病床前的灯光里、写在满墙的黑板报上。“我只是做了老师该做的事。”面对赞誉,胡素辉总是笑着说。可在学生心里,“胡妈妈”早已用爱与坚守,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家校同心:以真诚搭建教育同盟桥

“家校同心,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在胡素辉心中,家长从不是教育的“配合者”,而是并肩同行的“同盟军”,唯有真诚沟通,才能让教育跨越校园围墙。

2024年5月12日,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原本计划在那天召开的家长会,让胡素辉暗自后悔“选错了日子”。可当她推开教室门,眼前的一幕让她热泪盈眶——除了一位同学年近八十的爷爷奶奶因实在不便未能到场,其余家长全部到齐。有人浑身湿透,裤脚仍滴着水;有人一手抱娃,一手紧攥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笔记本;还有父亲刚从工地赶来,头上的安全帽都还没摘……没有一句抱怨,大家默默擦干雨水,认真聆听,偶尔低头记录。“家长的配合,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认可。”胡素辉话语中满是感动。

她的家长会,从来不是单向灌输。平时刷到有价值的亲子视频或教育案例,她便收藏起来,融入家长会课件。家长们都说:“胡老师的分享特别实用,我们知道了该怎么和孩子沟通。”

图片4.png

胡素辉为学生解答疑惑

早读时专注背书的神情、晚自习讨论题目的投入、课余打乒乓球时的欢快跳跃……胡素辉坚持每天在家长群分享学生的在校点滴。周末她还会雷打不动地推送励志视频和文档,并附上自己的感悟:“今天的视频讲‘坚持’,其实孩子们背书时的咬牙坚持,和我们工作时的努力一样珍贵。”

“老师重视,我们也冲劲十足!”谢新宇妈妈陈彦霖表示。初一时,谢新宇英语成绩不佳,对考取理想高中缺乏信心。胡素辉每到周末就主动打视频为他讲题,一点点积累、一步步鼓励,最终谢新宇英语成绩大幅提升,顺利考上了县一中。中考后,胡素辉特意为学生打印了高考完形选项词频表,可打印机墨水不足,50多页的单词表上,每页都有字母模糊不清。她便拿着笔一页页仔细描补,直到每个字母都清晰可辨。“毕业那天,好多同学都抱着胡老师哭,舍不得她!”陈彦霖回忆道。

协作坚守:以责任凝聚教育合力

“胡老师每天六点多陪学生到晚上十点晚自习结束,这么多年从未见她喊过累。”英语老师周易姣敬佩地说。这份充沛的精力,源于胡素辉雷打不动的晨跑习惯——每天清晨5点半,当校园还在沉睡,她已迎着晨光奔跑在乡间小路上,这个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习惯,让她总能以饱满的热情站在讲台上。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讲台,胡素辉的身影已出现在办公室。她打开电脑,在科任教师群里敲下一行字:“最近物理课堂走神的同学多了,咱们多留意。”这样的教学提醒,是她每天的工作日常。在同事眼中,她是班级管理的“纽带”,更是教学路上的“后盾”。

图片5.png

胡素辉与学生们交流谈心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扎堆”,她总是提前一周与各科老师沟通作业量,精细到“数学演算题控制在20分钟内,英语背诵任务分时段布置”;有科任老师发现某学生“最近总趴着,可能压力大”,她立刻利用课间找学生谈心,像春雨般化解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胡素辉看来,教育的力量不仅来自对学生的爱、与家长的诚,更来自与同事的协作、对事业的坚守。二十九年间,她接过十余届初三毕业班的“接力棒”,顶着“必须比前任做得更好”的压力,用实打实的成绩赢得了“看到胡老师教毕业班我们就放心了”的口碑。

作为学校的“老黄牛”,她不仅自己深耕教坛,更甘当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周易姣老师刚入职时,校长就告诉她:“以胡老师为榜样准没错。”如今,遇到教学困惑时请教胡素辉,已成了周易姣的习惯。“她从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陪我分析学情,一起找解决办法。”这种“授人以渔”的传承,让教育的火种在校园里代代相传。

从乡村校园的晨光到深夜的灯火,从学生的懵懂少年到长大成才,胡素辉用二十余年的耕耘证明: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有热爱、有真诚、有坚守,就能做不平庸的事,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精益求精把本职工作做好,帮助孩子们去看更加广阔的世界,做好乡村教育的守梦人。”胡素辉表示。(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郭玲

编辑:李辉军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646943/54/152691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