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 汩汩碧泉继春秋绝响 苍苍云岭奠湘学鸿基 ——湘潭县嘤鸣诗社"文化寻源碧泉行"采风活动侧记

来源:楚国良 作者:楚国良 编辑:宋倩 2024-01-16 11:15:34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图片1.png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月16日讯(通讯员 楚国良)光绪刊《湘潭县志》记载:“涓水过锦石,又得如归港,亦以文定名之,倘其一证。如归港出大水冲,东流合暂塘坳水,坳东碧泉,出自唐代。胡祠专祀,本在隐山,泉去山远矣,今胡族犹盛。书院惟存基址,若重兴斋舍,斯为美矣。”距湘潭市区约40公里的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不仅有绮丽的自然景观,也因为宋代理学家在此创办碧泉书院、开创湖湘学派而闻名遐迩。

1月14日上午,湘潭县嘤鸣诗社开展"文化寻源碧泉行"采风活动,在参观碧泉潭,碧泉书院旧址,湖南华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服务中心后,湘潭县嘤鸣诗社举行了2023年度年会,会后,书法家们现场泼墨,为活动主办留下了一批春联及书画作品。

(一)

上午8点半,我们从湘潭县白石广场出发,沿许广高速驱车约一小时,便来到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中南第一泉"碧泉潭。

碧泉潭还有一个传说,说潭里曾潜伏着一条千年巨蛟,它的头在江西的铁树观,尾在湖南的碧泉潭。摇一摇,摆一摆,洗掉湖南做中海。时隔几十年便发一次洪水,便成了危害一方的孽龙,后来,杨泗将军想镇住孽龙,每隔三五年用铁链铁锁投向孽龙藏身的碧泉潭里想锁住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锁住了孽龙,确保湖南平安,于是,碧泉潭便闻名遐迩了。

有调查资料显示,碧泉潭水形成于亿万年前,碧泉潭水其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日喷量约6万吨(0.7~0.9立方米/每秒),PH值7.5一7.7,属天然弱碱性水,富含钙、镁、锌、锶,硒及偏硅酸等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不含任何重金属元素。碧泉潭水不论春、夏、秋、冬都保持恒温18-20度,古往今来用碧泉水浇水稻,谷粒十分饱满,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时,指定要碧泉潭罗氏种的四亩田产的米作为贡米。

图片2.png

(二)

位于碧泉村,距离碧泉潭500米处的碧泉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书院史上有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从市政协常委、原研究室主任张作奇,市人大代表、碧泉村党总支书记谭俊岳联合主编的《碧泉书院史话》一书中,我们了解到:绍兴年间,家国动荡的时局使得许多学者试图寻觅静谧之处潜心讲学。胡氏父子辗转来到隐山这一僻静山林创办书院,在当地传为佳话。据记载,书院的建筑格局是以院门、明伦堂、讲堂、文昌楼为中轴,两厢角门、考棚等相对称的形式组成。书院景色宜人,泉水碧绿甘甜,令人舒心愉悦。

开舍结庐后,胡氏父子在书院广收门徒,潜心讲学。碧泉书院的讲学与当时官学大不一致。在形式上,书院允许学子独立治学,鼓励其登台授课,还可自由择师、问道,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教学特色。胡宏认为:“道学须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则不差耳!”这种重视思考和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为碧泉书院学子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

由胡氏父子所著的《春秋传》和《知言》就是在碧泉书院所完成,分别为教学讲义和课堂语录。其中《春秋传》是以孔孟学问为根基,结合当时社会所著的治世通典,影响深远,成为元明两朝科举考试的经文定本。《知言》是湖湘学派经典之作,朱熹曾称:“湖湘学者崇尚胡子《知言》。”它标志着湖湘学派思想体系的成熟与定型。

在思想上,胡氏父子主张“尊王之义”的政治纲常,还有“华夷之辨”的爱国主义思想,强调“内圣外王、体用并重、知行合一”的修身治学之道,并对当时“徒掇拾章句,驰骛为文彩,藉之取富贵,缘饰以儒雅,汲汲计升沉”的八股学风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这于国于民皆有害无益。这种强调做“有用”之学的教学目的就在于能教导出弘扬道统、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

胡安国在书院期间,著书立言,颇受尊敬。他一生以圣人为目标,坚持“圣门之学,则以致知为始,穷理为要,知至理得,不昧本心,如日方中,万象毕见,则不疑其所行而内外合也。故自修身至于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矣”的为学宗旨,肯定良知是人之本心,认为儒家应以良知为起始,加以修养,由内圣开外王,最终实现“内外合也”的圣门之学。其治学理念极具现实价值,当时的学生无不为之感到敬佩。

胡宏在教学思路上,坚守胡安国“春秋大义”的家法,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对外倡导经世致用。在其著作《知言》中,他提出:“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他认为治学就是为了通过对理学的思考和对心性的探寻,来为“治国平天下”的经世目的获取理论武器。这种强调做“有用”之学的治学态度自胡安国起,通过胡宏传到了张栻,并发扬光大成为湖湘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胡氏父子正义凛然,深明民族大义,推崇春秋大一统思想,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动人赞歌。

碧泉书院通过传授“实用之学”,吸引了一大批负有志气的湖湘学子汇聚于此,纷纷向胡氏父子探求学问,一时间“远邦朋至,近地风从”。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谭知礼、彪虎臣、乐洪、向浯、张栻和彪居正等。正是在这些为浩荡湖湘文化作出贡献的前贤们的精心耕耘下,为千年湖湘文化的兴盛点燃了文脉火种。

在碧泉书院求学后,诸如张栻、彪居正等碧泉书院传人去往岳麓书院授学讲课,并在岳麓书院将湖湘学开枝散叶,将碧泉书院身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学方向,以及胸怀天下的治学气魄传承到了岳麓书院,继而弘扬到湖北、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就曾指出:“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

从碧泉书院发祥的“湖湘学”,是由朱熹及其弟子最早为它命名。《朱子语类》中常称胡氏父子、张栻学派为“湖湘学”“湖南学”。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沿袭了这一称谓,正式称之为“湖湘学派”。历经时代变迁,碧泉书院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之中,而湖湘学则在前贤的艰苦奋斗下薪火相传。

图片3.png

(三)

近年来,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人文禀赋和优质珍稀水资源,坚持念好“强”“清”“明”“践”“四字口诀”,稳步走好“引进社会资本+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强化组织建设凝聚“施工队”

碧泉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推动力、放在工作开展最前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夯实基层堡垒。结合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四级网络工作制度,将全村划分为6大片区,推选产生44名村民组长,54名村民代表,党员占比达80%。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村民代表积极化解在企业施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做好村民的思想引导,促使企业尽快投产达效,让企业安心发展。

注重发挥“两个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各方力量,凝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合力。坚持“民主决策、事务公开、公平分配”原则,坚持“党旗引领乡村振兴,党员助推村级发展”的思路,探索“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人”等模式。

不断强化班子作风建设。党员干部以“严”作则,做到“不吃驻村企业老板一餐饭,不喝驻村企业老板一杯酒”,以务实的精神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让驻村企业轻装上阵。

清查集体家底盘活“钱袋子”

村集体“三资”关系到村集体发展和村民的合法权益,碧泉村始终将规范村集体“三资”,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做细村集体资产清查。碧泉村经营性资产212.3万元,加上应收应付及货币资金,碧泉村有经营性净资产36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02万元,资源性资产农用地1.3万亩,建设用地1252.4亩,未利用地1052.8亩。

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成立工作专班,针对目前村集体资产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研判,紧紧围绕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不规范、非法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展开排查,逐个分析整顿对象存在的问题,确保清理一个、整顿一个、转化提升一个。

盘活村集体资产增收。结合自身村情实际,由合作社牵头对部分宅基地、农房、村小学、老村部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翻新,充分释放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的巨大潜能,使得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让“沉睡资本”成为集体增收的活力源泉。目前,全村共有效盘活集体存量资产近3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个。

明确发展思路画好“规划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

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投入300万元新建厂房及办公楼4000平方米,引进碧泉食品加工厂,安排劳动力近500人,每年为本村和周边村民带来1000余万元的工资收入,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

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通过挖掘本村优秀人才参与建设家乡,顺利引进湖南厨食尚食品公司等企业回村办厂兴业,采取“分红+租金”的方式,增收村级集体收入20万元。

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置80%为村民的成员股,剩余20%设置为集体股。合作社采取统一标准收储农户的闲置农房或土地,以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与经营主体合作,有效处理了农户、村集体和经营者三者关系,实现了“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保障收益”三效合一。

践行实际行动填好“成绩单”

深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湖南华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盘活流转了农村集体土地2540亩,发放劳务工资70万,村集体投入50万元,按投资额8%每年获得投资返利,每年约返利4万元,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该公司的带动下,该村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15家。

积极引进潜力涉农企业。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吸引更多的企业经营主体参与碧泉村的建设和开发。2019成功引进顺餐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6000吨/年食品深加工生产线投资合同,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解决劳动力280余人,带动农业生产近万亩,并可带动当地种养殖业发展。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碧泉千年历史、人文沉淀等特色内涵,通过重建碧泉书院、修复历史古迹等方式保存好历史留给我们的生动教材,打造特色亮点。租赁24户村民的闲置农房进行翻新改造,打造出独具湖湘文化气息的“三同教育”研学基地,每年接纳学员近1000人次,这为周边农户带来近万元的增收。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凭借碧泉潭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亿年酉鱼农牧渔业有限公司,建成仿生态娃娃鱼繁殖基地,成为千年碧泉潭“活”品牌。引进湘潭市三湘泉饮品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值3000万元的高标准桶装水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依靠源源不断的生态水资源优势,湖南华绿公司种植的无农药高档绿色优质稻,成功获评水稻种植和加工双料有机认证。(完)

来源:楚国良

作者:楚国良

编辑:宋倩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646845/50/134475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