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5月4日讯(通讯员 王杜洲)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正值春耕时节,走进田间地头,农户们正抓紧时机忙生产,产业发展的前景一派向好。近年来,易俗河镇强化党建引领,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多模式、多元化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统筹村集体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提升。
电商直播带货
坚持精准施策,把握发展方向
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该镇党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文章,积极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想法子、找路子、开方子,通过定期调研核实情况,推进各项项目落地见效,全力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脱轨”、“不偏航”。截至目前,谷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突破百万元大关,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面完成消薄任务。
驻村工作队深入村户听取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
村集体经济调研现场
培强产业经济,打造特色品牌
易俗河镇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烟塘村的烟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蔬菜基地种植蔬菜贩卖增收,线上线下、多措并施打造烟塘富菜品牌;梅林桥村与企业合作,参与入股分红,打造特色研学园,并持续完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实践体;银塘村正着手打造粮食生产新亮点,成立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自有粮食品牌,推进发展“三产融合型”集体经济。
研学活动现场
梅林花果园近景
做活服务经济,带动就业增收
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实现互利共赢。谷洪村由原来的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转变,不断拓宽项目发展方式,引进11家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种植基地、莲虾套种基地、玫瑰园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千余亩,全面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时以易俗河镇第一个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成立湘潭县谷洪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为全镇提供生活垃圾转运与垃圾站运行和维护等服务,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有效推动农民就业、促进增收,并管理出成绩,公司效益蒸蒸日上。
谷洪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近景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资源经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优势,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合理推进产业开发,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赤湖村利用绿心范围内的开荒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种植产业,与学校对接,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马蹄、南瓜等作物,既合理利用了土地又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友谊村利用地理优势,将山林、水库、鱼塘以承包、合营的方式,引进公司,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垂钓等娱乐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搭建蔬菜大棚
西瓜丰收农户忙采摘
盘活闲置资源,探索物业经济
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学校、旧厂房等资产,通过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将集体资源入股、出租给经营实体,变“闲”为“宝”,走出了一条收益稳、风险小的经营路子。银塘村将老村部、敬老院、水库等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十余万元收入;烟塘村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等方式出租临街门面、鱼塘等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高桥村计划与企业合作,将空闲村部出租,开办槟榔加工分部,走向集体增收和村民就业的双赢之路。
水库出租招标会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下一步,易俗河镇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赋予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新的思想认识、更远的格局方向、更充分的实际行动,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利用好本土特色资源优势,从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农民增收等方面主动探索、全面发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洛口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完)
来源:易俗河镇
作者:王杜洲
编辑:宋倩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