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残联:守正创新促残疾人就业

来源:县残联 作者:刘世雄 戴湘宏 编辑:宋倩 2023-02-21 11:41:48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2月21日讯(通讯员 刘世雄 戴湘宏)近年来,县残联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模式新途径,累计培训残疾人近2000名,推荐600余名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残联的肯定。

创新模式 培育残疾人就业增长点

县残联在多次调研残疾人就业情况中发现,一些托养机构的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其实也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并且适当的劳动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反复思考研究,提出“托养+工疗”和“基地+合作社+农疗”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残联推动、社会承办、企业参与、残疾人融入”边就业边康复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新模式。

对于城镇残疾人,湘潭县残联采取“托养+工疗”模式,委托当地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在这里,残疾人可以选择看书,锻炼,也会在管理人员带领下,从事一些简单的订单式手工活。当情绪异常或身体不适时,还有心理咨询师以及医师及时提供帮助。目前吸纳了22名辖区范围内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承接了湘潭县200名政府购买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不但改善了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为残疾人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于农村残疾人,湘潭县残联采取“基地+合作社+农疗”模式,委托当地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该合作社现有成员120人,其中残疾人25人,占成员总数的21%。“基地+合作社+农疗”的创业模式是湘潭县残联在解决困难劳动力上的一次创新尝试,在该基地工作的残疾人每天只需要工作6-8小时,能力较强的残疾人月工资可达2000多元,挣钱、康复两不误。

目前,湘潭县残联依托“托养+工疗”和“基地+合作社+农疗”模式,在全县已经有2所残疾人托养机构,9所残疾人阳光就业示范性扶贫基地对外正式运营,吸纳135余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得到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

打造特色确保技能培训扎实有效

职业技能培训在残疾人就业创业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也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县残联非常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因人因地制宜,如经过实地调研精心筛选了养蜂、槟榔制作、油纸伞制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确保残疾人培训后马上就能见到效果。例如谭家山镇58岁的肢体残疾人唐泽剑就是参加县残联组织的一次养蜂技术培训,从此与养蜂结下不解之缘,揭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他从一箱蜂到18箱蜂发展到如今170多箱蜂,短短几年,成为了专业养蜂户,还成立了湘潭县鸣鸽养蜂专业合作社,年产值300余万元。

为确保创业已步入正轨的残疾人创业者稳定经营,做大做强,县残联每年都会组织残疾人创业提高培训班(SYB培训),为他们的发展增强后劲。残疾人创业者周建坤就是在开办养猪场的基础上,通过SYB培训,又租赁了几十亩荒地种植苗木。如今,他的基地里产值近百万的苗木长势喜人,被客商预订一空。通过培训,许多残疾人创业者掌握了急需的经营理财、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扫除了后顾之忧。

扶植典型示范带动残疾人就业

县残联经常走访残疾人创业者,了解他们在创业路上遇到哪些困难,并千方百计予以解决。残疾人张伟油画画得好,但不知怎样卖出去,县残联帮他开网站,通过网上销售,解决了销售难题。云湖桥镇一名养蜂残疾人家中囤积了大量蜂蜜,县、乡残联利用各种渠道帮他销售。白薯种植大户、残疾人罗正凯白薯滞销,县残联又牵线搭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几万斤产品。针对残疾人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销售难题,这两年,湘潭县残联组织开展了几期残疾人电商培训班。许多残疾人创业者通过学到的知识,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使创业更加顺风顺水。

“十三”五期间,县残联创建9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并成功推荐2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4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吸收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同时,每年还有电子商务、盲人按摩(中医理疗、小儿推拿)、蓄电池装配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在帮助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幸福指数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县残联

作者:刘世雄 戴湘宏

编辑:宋倩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646746/65/123460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