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诵红色经典 传时代新声 | 走近革命先驱罗亦农(三)

来源:中共湘潭县委党史研究室、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中共湘潭县委党史研究室、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辉军 2022-04-21 20:26:07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图片

在列宁的路上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培养干部,在第三国际的支持下,决定选派一批青年赴苏俄学习。这些青年在出国前,必须有一个培训过程。共产主义小组借工读辅助团机关所在地开办了一个外国语学社,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俄语。经陈独秀介绍,罗亦农参加了外国语学社的学习。

外国语学社,地处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楼上办公,楼下厅屋作课堂。学校负责人叫杨明斋,是一位中国籍的俄共党员,第三国际代表威金斯基及其助手马迈耶夫夫妇,也时常到学社讲课。除星期日外,学社每天授课一小时,并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这里,罗亦农等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在这里,罗亦农通读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第一个版本。同学之中,除了在上海入学的刘少奇、李启汉、傅大庆等人之外,还有由湖南俄罗斯研究会介绍而来的任弼时、肖劲光等。他们都抱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到俄国去,学习革命的道理,回来改造中国。

为了筹措赴俄留学的经费,1921年春节前夕,罗亦农回到了湘潭家乡。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近两年不见,罗亦农变了。他穿着一套当时在易俗河还极为罕见的西装,内系领带,外罩大衣,风度翩翩,神采飞扬。他变得比过去更谦和、更热情,言谈虽然不多,但给人一种强烈的新鲜感。他对几个年轻的亲友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不好,不过,世界正在起变化,有的国家就变好了,比如俄国。”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单身出走时,他说:“我是想到外面去寻一条出路,现在看来,个人的出路和社会的出路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社会无出路,个人出路无从谈起。”

罗亦农要到俄国去留学,这一消息在亲友中悄悄传开,有人摇头,有人赞许。罗氏宗祠的族长召集了几个头面人物商量,决定对罗亦农出国一事“不给分文资助”。罗子厚希望亦农能“出国留洋”,回来做官、发财、光宗耀祖,便拿出了100元光洋。罗亦农的一个远房叔叔罗海凡,当了一辈子长工,一直是单身一人。罗亦农在家时,从不轻视他,并给了他一些照顾。这次他见罗亦农要远离故国,便把自己做长工积蓄下来的四担谷子折成钱,硬要送给亦农。亦农再三婉谢,罗海凡说:“我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不晓得还能不能等到你回来,看到你说的那个穷人当家的世界。多是人情少是义,这几担谷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春节过后,罗亦农返回上海不久,便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一道,踏上了赴俄学习的征程。他们搭乘一艘日本客轮从吴淞口出发,经日本长崎、再转向海参崴驶去。当时的海参崴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区,中国军阀政府驻海参崴总领事馆对这批南方来的年轻人很注意。他们以控制鼠疫流行、检查身体状况为由,把罗亦农、刘少奇、吴其等人,带至领事馆进行盘问。罗亦农等人神态自若,一口咬定是来做手艺谋生的。因为当时南方人跑到北方做工,如裁缝、理发等手艺活的不少。盘问毫无结果,领事馆的人把罗亦农等人训斥了一顿就放了。离开海参崴,他们来到苏俄红军控制的伯力,受到了红军官兵的热情接待。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亲切、舒畅,不用躲躲闪闪、担惊受怕了,一种自由、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罗亦农和20几个青年到达莫斯科后,被分配到东方大学学习。东方大学,全称为“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座落在莫斯科市区的一条大街上,现在叫高尔基大街,牌号53,紧挨着普希金广场。这是一所专门为东方各国各民族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校长是斯大林。罗亦农等刚到莫斯科时,学校还处在筹办中。他们被安排在一个旅馆里,和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同志住在一起。这期间,他们也被允许参加大会旁听。在一次会议上,罗亦农见到了列宁。能有机会见到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听到他亲口作的报告,亦农欣喜至极。回到旅社后,他把见到的和听到的一切告诉了同学们,谈了很久很久。

1921年5月,东方大学正式开学,专设了“中国班”,亦农等都在这个班学习。他和任弼时同住在宿舍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刘少奇、肖劲光等人就住在他们隔壁。学习的主要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工人运动史和俄文。教材有《共产党宣言》《青年团的任务》《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他们的学习生活很艰苦,白天上课,晚上要到街上去站岗,星期天还要去做工。当时,苏俄对外国学生,都给予红军战士的待遇。这是一种比较优惠的待遇了。即使这样,每天也只有两个手掌那么大的黑面包和几颗土豆,中餐有一个汤,是海草煮土豆,有时放一点咸鱼,开饭时,一人一小瓢。每人发一件军大衣、一条皮带、一顶薄呢帽子,帽子上面别着一颗红五星。晚上睡觉时,军大衣又成了被子,大家挤在一起取暖。在这种艰苦的日子里,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渐渐地动摇丧气起来。有的想退学,有的精神萎靡,垂头丧气,有的甚至结成小团体,闹不团结。亦农则认为,这种苦在当时苏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物质生活苦一点,精神生活却很充实。这比起在国内来说,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该加倍努力,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始终充满着坚定的信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纪律性强,吃苦耐劳。他严肃地批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说服工作,努力地团结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亦农这种坚定、严谨的思想作风和初步显露的组织才能很快地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不久,他被选定为“中国班”的学生负责人。1921年冬天,罗亦农作为首批对象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共产党,参加东方大学苏共党总支的活动。刘少奇由团转党时,罗亦农作了他的介绍人。紧接着,任弼时、肖劲光等人也先后入党。通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宣告成立,罗亦农任支部书记,彭述之、卜士奇等为支部委员。在此期间,罗亦农还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正式代表,与俞秀松、瞿秋白等人一道,参加了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与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罗亦农在出国前就有了一定的俄文基础,到东方大学后,由于学习认真,钻研刻苦,很快便能直接听懂俄国教师的讲课和阅读俄文报刊书籍了。新发表的《俄国共产党(布)第11次代表会议政治报告》等列宁的文著,他拿到手里就能阅读,并口译成中文,讲解给同学们听。他与任弼时等几个俄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一起,对《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推敲,突破翻译中的难点。罗亦农和任弼时的寝室,成了中国学生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的第二课堂,课余时总是挤满了人。

1922年暑假,罗亦农邀集了十几个同学一同前往乌克兰农村作社会调查。在乌克兰广阔的原野上,他们和普通农民一起割草,到农民家去走访、做客。通过交谈,细心地了解俄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十月革命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增长了不少新知识。11月.共产国际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陈独秀等人作为中共代表来到莫斯科,住在柳克斯旅馆。罗亦农闻讯后,便邀了任弼时等几个同学前去拜访。在罗亦农的邀请下,陈独秀等几次到东方大学看望中国学生,罗亦农向他们汇报了留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认真地倾听了关于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介绍。当了解到党的“二大”之后,国内工农运动正蓬勃发展,党的组织也日益壮大等情况时,东方大学的中国青年无比兴奋,亦农激动地说:“中国这座火山就要爆发了,真是妙不可言呵!”

遵照国内党组织的指示,在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和中共旅欧支部的直接安排之下,1923年3月,王若飞、陈延年、赵世炎等一批青年骨干从法国来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亦农带着同学们老远去迎接。这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为了寻求革命真理,终于在红色的土地上相聚了。一见面,握手、拥抱,又是笑,又是跳,那股亲热劲达到了难以形容的程度。根据队伍壮大的情况,东方大学组成了中国语言组,组下再设班。罗亦农因学业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被提拔为中国语言组书记。从此,他便告别了学生生活,担负起一批又一批赴苏学习的中国同学的组织工作,并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亦农上任以后,除了抓紧必修课程的学习之外,还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志们分批陆续回国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学员就中国的局势问题、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讨论。每次讨论会上他都亲自作报告,讲形势、讲任务,启发大家认真地思考问题。比如,1923年2月,正当国内京汉铁路工人开展大罢工的时候,罗亦农十分注意从苏联报刊等资料上收集这方面的消息动态,研究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趋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引导大家密切注视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发展。同时,还组织学员自编自演反映大罢工的节目,在校内和街头演出;号召大家动手写诗作画,办墙报,以扩大宣传效果,声援国内工人斗争。这些活动,博得了校内各国的学生和苏联有关方面的同情与支持。罗亦农还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工厂参加劳动,参加工人政治活动,向工人们学习。在这紧张的工作、火热的斗争中,罗亦农更加成熟起来。在中国学生的培训工作方面,他是领导者,组织者;在革命理论素养方面,他是好老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他又是忠实的服务者。他曾花了很大的精力来改善大家的生活,常常把自己任教的工资拿出来给大家使用。然而,由于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他患上了很严重的胃病。学校领导安排他离职就医,他坚决不同意,带病顽强地工作着。东方大学的同学们经常看见他披着大衣,紧缩着身子在课堂听课、上课,参加各种会议,找人谈话。当他看到一批又一批学生从东方大学圆满结业,返回祖国,投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时,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疲劳、病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1924年盛夏,罗亦农带领“东大”中国学生到莫斯科近郊的一所别墅度假,并利用暑假期间,组织翻译《共产主义ABC》等理论著作。此时,正值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国际运输工人代表大会,林伟民以中国海员代表的身份前来参加会议。林伟民是省港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他到达莫斯科后,罗亦农以旅苏中国共产党负责人的身份接见了他,向他询问了省港海员罢工斗争的情况,并请他给中国班学生作报告。报告会会场就设在度假别墅外空坪的一棵大树下,参加报告会的有王若飞、肖劲光、黄平等50多位中国青年。会议的气氛,隆重而热烈。主持人罗亦农的开场白讲过之后,林伟民登上讲台,从中国海员怎样遭受帝国主义者的欺压、凌辱谈起,谈到了他们怎样组织工会,怎样与外国资本家作斗争等等。林的讲话生动风趣、内容丰富,给了身居异国的中国学员很大的启发。林伟民在莫斯科期间,罗亦农曾多次找他谈话,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他成为广东海员中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外洋船员中第一个入党的工人同志。林伟民回国前,罗亦农再次与他长谈,勉励他回国后更加努力地战斗。分别时,林伟民深情地说:“你快回来吧,我们等待你来广州。”

来源:中共湘潭县委党史研究室、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中共湘潭县委党史研究室、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辉军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2022/04/21/111470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