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2月20日讯 (记者 贺帆 文银凤)深冬的小院里,穿堂风飕飕的往身体里钻,在室外待上五分钟便觉得很冷,可七十九岁的易上元老人却如同入定的老僧一般,左手持锤,右手拿“笔”,在坚硬的石头上纂刻下他的热爱。
工作中的易上元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都坚定坐庭中”一件麻灰色的夹克,搭配着同色系小毡帽,一身“潮装”加上白皙的双手,让你很难将眼前的老人与“石匠”画上等号。故事要追溯到四十一年前,三十八岁的易上元一句“我来试试吧”,让他从此与石雕结下了不解缘。
“德怀亭的匾额就是我刻的嘞!”说起入行后的高光故事,易老一下就拉开了话匣子。1980年,当地政府对彭德怀故居进行修复,时任原湘潭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易上元也参与其中。当时工程还请了一名老石匠负责石匾的雕刻工作,易上元跟着看了三天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剩下的两块石匾,让我试试!”说这个话,易上元并非一时逞能,他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石工,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积累了不少经验,且易上元自幼喜爱书画,有深厚的素描功底。几天后,易上元交出了自己的作品,用实力打消了老石匠的顾虑。“刻得很好!他给我竖了个大拇指。”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易老的脸上满是骄傲。
湘潭县白石镇田湖村白石文化艺术生态馆
易上元石雕作品展示区
自这件事后,易上元将石雕纳入了“正式工作”的范围。他在老家小院的一角搭了个简易工作台,几只“铁笔”,一把锤子,一条小凳,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石雕创作中,易上元既继承传统技法,又不断创新。通过摸索和实践,他把书画艺术巧妙地融入石艺雕刻中,独创了一些属于自己的雕刻技法,使雕刻作品题材新颖、构思独特巧妙,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寒来暑往四十载,易上元的收藏馆里留下了百余只用废的“铁笔”和四百多件石雕艺术品,雕刻内容涵盖了诗词歌赋、齐白石画作等。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易上元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他在保护、传承和发展“铁笔精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易上元将白石镇湖田村的自家老屋翻修重建,打造成“白石文化艺术生态馆”,管内收录了易家三代人的各类石雕作品,以及各种传统农耕农具,均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儿子易武也已从父亲手中接过“铁笔精雕”的接力棒,力争让这门手工艺发扬光大。“开设陈列馆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计划成立工作室,加大对这项民间手艺的推广和人才培养,让铁笔精雕有更多传承人。”铁笔精雕第三代传承人易武说。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帆 文银凤
编辑:罗建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xtxnews.cn/content/2021/12/20/1063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