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汤洪波
红网湘潭县分站6月17日讯(记者 莫锦文 杨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一位地地道道的“湘潭伢子”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一往无前地奔向星辰大海。伴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湘潭伢子”——汤洪波和战友们开跑空间站阶段的“飞天”第一棒,成为首位飞向太空的湖南籍航天员。
飞栏村飞出个航天员
干净整洁的院落,整齐码放的农具农肥,充斥家乡味道的柴火灶台……走进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腰塘组,一间普通的农家小院呈现在眼前。1995年9月,不到20岁的汤洪波怀揣一份航空航天梦想离开了家乡,也就是在那之后,汤洪波“飞”出了飞栏村。
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
“这一家人吃得苦、霸得蛮,那都是有传承的。”村上老党员赵自强说,当时,汤洪波的父亲汤海秋承包了十多亩田地,白天种水稻,晚上烧砖窑。作为家中老大,汤洪波从小便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干农活,10多岁时,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但谁也没想到,这伢子竟然一飞冲天,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汤洪波的父亲汤海秋讲述儿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喜得不得了,自己在村口小卖部买了一串爆竹,爆竹从院子一直噼里啪啦响到屋里。又蹦又跳,说以后要保卫祖国。”谈起27年前儿子汤洪波通过招飞考核时的情景,73岁的老汉汤海秋仍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自入伍后,儿子回家的机会很少,也很少向家里提起在部队训练的事,以至于自己也是通过新闻发布会才得知儿子入选飞行任务的消息。
这是一双劳动者的手,也是一份父亲的挂念
这些年,这位年过七旬的父亲早已习惯通过电话与儿子交流,而电话那头的儿子,也早已习惯父亲总会叮嘱他一句:“年轻人,就是要吃苦,要历练,要出力。”很显然,汤洪波也没有让家人失望,5年时间,他从飞行员成长为航天员,又用11年时间实现“飞天梦”。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中,汤洪波将自家的这一份喜悦转变成了全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自豪。
遥寄湘味抚乡愁
“当飞船飞临祖国上空,我会通过舷窗多看看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家乡。”6月16日上午,汤洪波在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深情发言,言语间流露出浓浓的乡愁。而此刻,身在湘潭县的妈妈伍兰清正目不转睛看着电视机屏幕,眼神里既有担心又有欣慰。“有一点点担心他,但国家科技发达,我相信他会平安回来。”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左)。
去年,汤洪波委托弟弟在自家屋檐上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摄像头正对着前坪,平日里,一家人就通过这两块窄窄的镜片了解彼此的近况。伍兰清告诉说,洪波最喜欢吃家乡的土特产,因为回家少,自己经常打包一些本地的小鱼干、腊肉、腌菜等寄往北京,希望他在那边也能品尝到家里的味道。
提起儿子,汤洪波的母亲伍兰清满脸欣慰
“爸妈,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儿子,多余的话没有,好好干,祝你一切顺利!”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临近中午,伍兰清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鉴于工作上的安排,双方简单寒暄几句,又匆匆告别。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趟前往外太空的“旅程”又该带来多少思念。挂掉电话后,伍兰清来到前坪,抬头盯着摄像头,看了许久。“等孩子回来了,我要做他最爱吃的鱼嫩子。”她说。
家乡掀起“洪波热”
“洪波伢子为国出力,是我们的骄傲!”16日下午,汤洪波成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许多村民聚集到汤洪波家。70岁的老母亲伍兰清忙着招呼邻里乡亲,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因为汤洪波,莲乡在欢腾
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也刷爆了家乡人民的朋友圈,整个湘潭县处于一片欢腾之中。“上九天揽月,还看莲乡‘伢子’!”“汤洪波是我们莲乡的骄傲!带着国人的梦想,奔向星辰大海吧!”“中国人将再一次漫步太空,载入了中国航天史的重要一刻,为中国自豪,为莲乡人民自豪。”“这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星,辛苦了洪波,百万莲乡人民等你凯旋!”……
祖国大地上,“洪波热”还将持续
17日上午,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用镜头将汤洪波一家观看直播的画面记录了下来,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来到这个农家小院,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夏意渐浓,“洪波热”还将持续,无数人都在为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锦文 杨建
编辑:罗伟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