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县分站10月23日讯(记者 张培 张学)干霄叠翠,萦嶂环青的乌石峰下,孕育了一个面积10.3平方公里、4200余人的众兴村,村民勤劳善良,却一度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新技术进不来,成为了省定贫困村。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众兴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开创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众兴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注重村民精神文化发展……众兴村逐步从贫穷走向富裕,成为了脱贫致富的模范村。
游客在乌石镇湘之坊生态农庄内
游客正在采摘新鲜蔬菜
微信扫码付款
乌石镇湘之坊生态农庄内,游客络绎不绝。在屋后的菜地里,游客王明玲正在采摘新鲜的黄瓜和蔬菜,从菜园出来,她掏出手机在入口处的信息栏里扫码付款。她这是要把钱付给谁呢?
菜地被分配给了四五名贫困户耕种
原来这个占地半亩左右的菜地被分配给了四五名贫困户耕种,众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和平就在菜地里种上了黄瓜和辣椒,而他的身份信息和收款码也都清晰地印在了“爱心扶贫菜园信息栏”上。通过微信付款,王明玲采摘蔬果的钱一分不差地进入了周和平的账户。
扶贫超市
员工正在忙碌
与此同时,19岁的邓薇正在农庄的派送区内,熟练地按配送单打包货物。邓薇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生,父亲邓志平是众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趁着闲暇,邓薇在农庄打起了零工,不仅能赚到2000多元的生活费,而且打一份工能领到两份钱。
邓薇说:“家里种了一些菜,有菜籽油、鸡等,我都会放到这里来,看到这里的一些东西都是来自自己家,我会特别开心,送到客人手里也会很开心。”
乌石情专业种养合作社
大量收购周边农户的农产品
这得益于众兴村与湘之坊农庄合作成立的乌石情专业种养合作社,不但大量收购周边农户的农产品,而且优先聘请贫困户就业。近两年,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成功脱贫。而在5公里外的一个仓库内,也堆满了贫困户送来的瓜果蔬菜。今年的辣椒大丰收,贫苦户周海清和黄金梅骑着摩托车将新鲜辣椒送到“田园谣”农产品配送仓库,现场就拿到了略高于市场价的报酬,这样的“来者不拒”,已经惠及240余户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额达10万余元。
周海清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党和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的这些东西可能都没人要,现在不管有多少,送到这里来,都会有人收购。”
各种农副产品
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农产品愁销路,但是众兴村的贫困户们压根没有担心过,因为前有湘之坊生态农庄主动上门收购,后有“田园谣”配送公司的全面接收,大家知道只要自己愿意辛勤劳作,就不愁没有收入来源。
湘之坊生态农庄负责人
湘之坊生态农庄负责人表示:“替城乡架起连心桥,为百姓拓宽致富路,这是我当时的初衷,都是买贫困户家里的鸡鸭鱼肉,家家户户都是我的菜园子,你的、我的、他的等于大家的,湘之坊就做成一个平台,让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高、品牌化。”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培 张学
编辑:罗建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