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7月9日讯(记者 郭思斯 实习生 余 阳)当前正值"双抢"农忙季,湘潭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再也看不到浓烟滚滚的秸秆焚烧场面。连日来,湘潭县多措并举,打响了秸秆禁烧攻坚战。
易俗河镇:确保"零火点、零黑斑
易俗河镇专门召开推进会,制定《秸秆禁烧实施方案》,明确"零火点、零黑斑"目标,细化12项具体措施,建立镇村两级责任体系。"现在我们的手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处理火情。"一位村干部说道。
杨嘉桥镇:“人防”+“技防” 织密防火网
杨嘉桥镇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织密防火网,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签订承诺书;同时运用"铁塔卫士"高空监控和无人机巡查,构建全天候监控网络。此外,杨嘉桥镇还大力推广秸秆粉碎、离田收储、能源化、饲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畅通秸秆“消化”渠道,切实解决秸秆处理问题。
石潭镇:动真格!违规焚烧被处罚
按照《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规定,石潭镇构建了“巡查—取证—处罚—教育”的执法链条。近日,石潭镇行政执法大队加强田间巡查时,对一名违规焚烧秸秆的村民开出500元的罚单,并要求其书面检讨。"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烧了。"该村民后悔地说。通过严格执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云湖桥镇:秸秆变废为宝,农民增收又环保
在云湖桥镇,秸秆不再是"包袱",而是"香饽饽"。打捆后的秸秆被运往饲料厂、肥料厂和发电厂,实现资源化利用。以往只能浪费在田间的秸秆现在经过云湖桥镇一台台打捆机打包,被集中运往制作饲料、肥料、原料的加工厂,让秸秆从曾经的“生态包袱”变成了今天的“绿色财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双抢时节是秸秆产生量激增期,气候高温干燥,焚烧风险等级上升。湘潭县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既守护了"莲乡"的蓝天白云,又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郭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