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7月16日讯(记者 彭 圆)在湘潭县分水乡晓冲村的田埂上,总有一个皮肤黝黑的身影在穿梭,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坚毅,他就是退役军人陈定。
陈定出生于1984年,返乡之后看到村里虽然梯田错落,但不少地块因缺水不适合种水稻而成了抛荒地。看着闲置的土地,年轻的陈定动起了脑筋:“缺水种不了水稻,那就种耐旱的!”他一头扎进抛荒地,试种大豆、玉米,靠着一股子韧劲,让沉寂的土地第一次冒出了丰收的绿意。
“土地不能闲,一季能变两季,收益就能翻番。”这是陈定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田里,藏着一套“精打细算”的种植经:缺水的地块种玉米,亩产达1500斤,除去成本,亩均收益稳中有升;莲藕田与水稻田交错分布,水稻收割后紧接着种紫苏,仅此一项就增收2万元;玉米、黄豆收完,田垄里又种上油菜,让土地全年“不打烊”。这套“一季多收”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晓冲村的梯田焕发了新活力。
如今的陈定,还有一个身份——晓冲村支委。从田间地头到村委办公室,他把军人的担当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常把合作社的种植技术分享给村民,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学、跟着干,不少闲置土地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了村民的“致富田”。
陈定用军装里的赤诚、田埂上的坚守,在分水乡的土地上写下了动人的振兴故事。这位退役军人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把根扎在乡土里,就没有长不出的希望。(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 圆
编辑:郭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