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牢记嘱托 湘潭向前”融媒体报道③ | 湘潭高质量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赵波 王超 编辑:罗伟 2023-06-19 10:18:28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牢记嘱托 湘潭向前”融媒体报道③

深度融合赢未来

——湘潭高质量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纪实

赵波 王超

大江奔流,以万里积蓄之力,在湘江之滨孕育一片红色热土。

长株潭,2.8万平方公里,以全省1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42%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长株潭,湖南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乃至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2020年9月,来湘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湖南:“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前路,如同一粒种子植入沃土,激励着湖湘儿女奋勇前行。

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改革发展“一条心”……长株潭三市同舟奋楫、同频共振、同心发力,努力绘就一体化新图景。

如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所说,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一员,湘潭始终把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和最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与长沙、株洲携手将长株潭一体化向实向深推进。

且看伟人故里湘潭的担当——

使命、重任 我们同力共担

6月14日,走进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智慧集控中心,透过占据三面墙壁的99块屏幕,炼钢、轧制、成品、入库等流程一览无余,十余名工作人员端坐电脑前,拨动摇杆、按动按钮,装载吊卸任务即刻完成。

湘钢五米宽厚板厂智慧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5G网络管控生产。(资料图 记者 罗韬 摄)

这一幕5G实景应用,在让人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神奇魅力之余,也慨叹湘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从中国南海日产量第一大油田群,到北极圈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模块,再到“亚洲第一跨”特大桥、全球最大打桩船,湘钢在桥梁钢、海工钢、工程机械用钢等领域的超强实力,早已令世界瞩目。

湘钢,可以视作窥探湘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湘潭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一面镜子。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湘潭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当好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力军”,责无旁贷。

建成全球最大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全球首条碳基传感器芯片小试线、全国最大中厚钢板生产基地……湘潭制造奋进的步履,铿锵有力。

“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湖南的又一重大使命。

今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火箭点火电缆、发射平台特种控制电缆,均来自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金凤牌”电缆,是“湘潭制造”的代名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华菱线缆产品先后服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400余次,产品可靠性达到100%。

华菱线缆工作人员加紧生产,赶制订单。(资料图 记者 方阳 摄)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先他们一步做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爱我的祖国,也看好我的祖国。”今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语气坚定地对中外媒体记者说。

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着绝对的实力和底气。

2021年4月,由万步炎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水深,成功下钻231米,一举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纪录。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岳;声声关切,德泽若阳春。湘潭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融于心、践于行,激荡起前行的磅礴伟力。

三一(韶山)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叶片。( 资料图 记者 罗韬 摄)

研制出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世界领先的一次性电子支气管内窥镜、全国首台18.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榜第58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65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居全省第一;

湖南湘江新区九华片区首开区科创中心加快建设,湖南华研实验室与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集群发展,河西科创走廊抓紧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正式揭牌……

既仰望星空,又埋头创新。迎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澎湃浪潮,湘潭正加速驰骋。

从数字展览看长株潭一体化。(记者 李新辉 摄)

红利、福祉 我们同心共享

“好邻居”,还是“好队友”“合伙人”。

去年1月21日,由湘潭、长沙、株洲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长株潭工业名企优品大展”微信小程序上线,为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插上互联网翅膀。

在长株潭,像这样的产业协作活动还有很多。三市联合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在区域协作的“横向轴”上,区域间彼此协作互补,一批产业合作园区揭牌成立;在产业链条的“纵向轴”上,以龙头企业为“链主”,带动中小微企业融合创新。

湘潭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加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与长沙、株洲的协作配套,着力强化园区协作,目前三市中心城区的国省园区已呈现首尾相接、成片成带的空间布局。

如今,随着湖南湘江新区九华片区,以及对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柏屹自主创新园、雨花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首个“飞地园区”雨韶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长株潭合伙人”将在这场产业协作“大联欢”中实现共赢。

潭州大道快速路。(资料图 记者 方阳 摄)

对于普通市民,长株潭一体化最可感可知的,莫过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这一点,经常在长沙、湘潭之间“双城”往返的市民感同身受。

“几年不到,变化特别大。”在湘潭经开区工作、家住长沙岳麓区的龙先生告诉我们,2016年前,他回家得先坐车到湘潭长途汽车站,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到长沙长株潭汽车站,最后坐公交车才能到家。

而今,公交、城铁、快速化道、融城干道……这些密集的交通线宛如棋盘,拉近了彼此的时空距离。“通勤比原来方便多了。”龙先生感慨,往返长潭两地,就像城内通勤一样便捷。眼下,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即将开通运行,届时湘潭市民可乘地铁直达长沙乐享“夜生活”,长沙市民则可来湘潭打卡全国最大规模集装箱建筑群——万楼·青年码头,游览千年古刹唐兴寺等名胜古迹。

长株潭城际轨道西环线一期试运行的车组驶向湘潭北站。(资料图 记者 方阳 摄)

时空距离近了,群众往来多了,三市联系更密切了。越来越多的长株潭人,享受到了一体化的民生红利。

今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湘潭小伙郑新轻松办完了出院结算手续。“属地备案后,湘潭医保卡可直接在长沙结算,免去异地奔波之苦。”郑新幽默地说,不经意间又享受到一波长株潭一体化红利。

何止是医保结算,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让跨市办事轻松搞定。

如今,长株潭125种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包括社保卡省内跨地区异地联网即时结算、省内企业养老保险关系实现即时转移、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在内的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九华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九华步步高小学、九华砂子塘等学校先后建成,湘潭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的优质教育资源。

市民之家的“跨域通办”专区。(资料图 记者 陈旭东 摄)

头顶一片天,共饮一江水。

6月14日,由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牵头,长沙、株洲两市参与的湘江“十年禁渔”执法专项行动举行。自2021年长株潭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三市相关职能部门迄今已对交界水域开展日常巡查139次、联合执法18次,检查各类船舶130余艘,发放宣传资料9000多份。

长株潭三市在湘江流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这是长株潭共走长株潭绿色发展新征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湘潭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绿色规划为引领、绿色改革为动力、绿色治理为重点、绿色转型为目标、绿色共建为依托,协同推进绿心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和绿心保护,在湘江保护、大气污染防治、长江禁渔等方面强化上下游沿江沿线协同。得益于环境的共保共治,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三市人民之心,“只此青绿”让长株潭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湘潭的“寸三”白莲等被列入长株潭种业“中国芯”,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记者 李新辉 摄)

破浪、破圈 我们同行共进

过去的2022年,我们经历了很多。

面对疫情影响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冲击,务实而勤劳的湘潭人始终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积极适应环境、破解难题、坚毅前行。

经过疫情的寒冬,2023年春节,湘潭旅游业强劲复苏。

游韶山,接受红色文化洗礼;逛窑湾,体验湘潭特色年俗;登昭山,观赏“绿心”的自然之美;看展览,感受大师的艺术魅力……春节假期,湘潭纳入假日旅游监测统计的15家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61.56万人次,同比增长84.39%。

“旅游人都在期待春暖花开。”湘潭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万楼·青年码头人气越来越旺。(记者 方阳 摄)

春渐暖,花会开。

今年3月3日,全国最大规模集装箱建筑群万楼·青年码头正式开市,现场人潮涌动。

万楼·青年码头是湘潭市委、市政府和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地标性文旅项目。这个带着城市传说的文旅“新秀”,经精心运作,已在市场初露头角。开市不到百天,游客已超过100多万人次,集市临街店铺一层入驻率达95%以上,无可争议地展现出湘潭“夜经济”消费场景的号召力和市场潜力。

万楼的惊艳亮相,是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

卫生、交通、社保等一系列民生一体化举措,大大方便了三市居民日常生活与出行。(记者 李新辉 摄)

今年以来,湘潭持续吹响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湘潭各旅游景点上演“人从众”模式,纳入旅游监测统计的15家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93.17万人,同比增长384.07%。

旺盛的人气与烟火气,“升腾”为一串串向上的经济数据。敢“破浪”、善“破圈”,同行共进的长株潭展现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建设长株潭都市圈,是长株潭三地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必须担起的重大责任。”湘潭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潭积极贯彻落实国省决策部署,对照《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年)》,着力在深化、细化、转化上下功夫,积极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建设。

“立足一体化、高质量,‘四手联弹’协调发展之曲,始终是长株潭未来的主旋律。”这位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在继续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的同时,三市将持续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凝聚更强大合力。

同心,同力,同向,同行。

橘子洲头游轮的汽笛声,株洲物流基地里货车的喇叭声,湘潭工厂机器的轰鸣声……

在长株潭的不同角落里,市声如潮、喧哗交织,汇聚同频共振的前行节拍与奋进鼓点。

这是属于一体化发展的节奏。

伴随这段节奏,“长株潭号”巨轮已扬帆起航,奔赴光明彼岸!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赵波 王超

编辑:罗伟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