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湘潭县文学艺术作品网上展览——一等奖作品

来源:县文联 编辑:李辉军 2022-09-26 11:21:48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1等奖:碧 血 丹 心

杨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忧伤的天空,下着太阳雨。

——题记

苍茫的夜空,上弦月把她自己的三官悄悄地藏在阴影里,她不想听旷野的呼吸,不想听大海的心跳,更不想听白云的梦呓。她露出发亮的额头,只想睁大眼睛凝视着十四都,关注着月亮湾。那里是青山山脉回首之处,一湾挽住涓水,半弯挽出乡愁。河岸边,风在神侃,浪在海聊。地坪上,柳枝独舞,父子対饮。

“爹,这个请您收好。”喝了半坛子老酒,扯了一箩筐闲话,武卫华将一个牛皮纸信封,诚惶诚恳呈到父亲的面前。

“手续都办好了,明天就走?”武六七望着儿子,心里打碎五味瓶,皱着眉头说:“这就是你给我的惊喜,给你堂客和你子女的保证?”

“自古忠孝难两全,爹,我瞒着你们第二次入伍,不就是怕你们担心吗?你们少担心一天,我的心里就多一分放心,少一分自责。”武卫华从父亲游移的眼光中,突然感到一股纠结的苦涩,淹没自己所有的期盼。

“卫华,你的用心为父都能理解。但人心是肉长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你们是为了自卫还击而走上战场,这结局谁能预测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的堂客情何以堪,为父心何其碎!”武六七接过信封,手感很重,重若千钧,心微微地颤抖着。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我们第一次退伍时的誓言。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是军人的职责和荣誉,更是党员必须践行的使命。”武卫华知道,纸包不住火。

1

瞒报年龄的武卫华与雷不动、郑大炮两位高中同学一起,于1973年应征入伍。三年军旅生涯,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你追我赶、比学比训,淬炼成钢,获了奖、立了功、入了党。70年代中叶,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加剧,1979年2月17日我边防部队被迫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始料不及的是,他们三人转业后又被征召二次入伍。这次与上次不同,他们三人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精神上的箍桶篾。为了一往无前、前仆后继,他们相约写下承诺血书:

承诺书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冲锋陷阵,生死无悔,这就是我们的承诺。如果这次上战场有战友光荣牺牲,活下来的战友必将全心全意照顾好他的家人。敬礼为凭,血印为证。

武卫华 雷不动 郑大炮

1979年2月27号

接着,他们将一式三份按上血指印,手拿血书,喊着口令,敬着军礼。

“向祖国敬礼!”“向战友致敬!”“向自己敬礼!”

然后,他们的手紧紧相叠,似座山风雨不动。

2

“仁心可测,天心可鉴。你们必将凯旋而归。”武六七感动得眼泪直流。

“这些战友都是铁血兄弟,加上爹爹的理解、鼓励,我相信,我们必胜,祖国必胜。”武卫华信心满满,豪情满怀,“爹,您可要好好保重,等着我们凯旋啊!”

“卫华!你这样做,真的以为没有遗憾了吗?要是有什么意外,为父会抱憾终身啊!”武六七脸部表情明显有些扭曲,语气十分沉重:“你也会遗恨无穷呀!”

“爹, 你又说什么胡话呢?”武卫华满脸狐疑地望着父亲。

“你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指什么吗?”

“不知道!”

“不是万水千山,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父与子很难找到相会的轨迹。”武六七的思绪穿越时光,游进尘封的往事。

武六七小心翼翼掏出个包裹,打开外三层里三层油纸,捧着一块白绸布和灰黑色的锁递给武卫华:“这是一把银锁和一份纯正的血书,字字句句都是鲜血写成,你好好看看吧!”

武卫华展开白绸布,微微发黑的红字跃入眼帘:

哪位好心人捡到这个孩子,乞望抚养成人,更乞求好心人寻找他的父亲,有银锁为证。

南雁 春晓绝笔。

武卫华一直闷在鼓里,至此还疑虑重重:“爹,难道这封血书与我有关?难道我不是你亲生的?难道我就是你捡回来的那个小孩!”

“这件事还得从我的出生说起。”武六七打开了话匣子。

3

抗日战争前夕,在青山桥十四都龙安保月亮湾的一户武姓人家,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从娘肚子里蹦出个小孩,生得眉清目秀,天圆地方,很讨人喜欢。他的父母亲没有上过学,不知取个什么名字为好。经过五天思考,十天商量,为了图个吉利,父亲作主,取名武六七。姓武,暗示五谷丰登;六,寓意六六大顺;七,寄望七星高照。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城市的学堂逐渐搬迁到十分偏僻而又隐秘的青山桥。脸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硬是从牙缝里省出几个铜板,送武六七上了两年私塾、三年野鸡学堂,霸蛮把他培养成了半个文化人。十二岁时,把他送到湘潭远房亲戚那里,在百货店当了三年学徒。由于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店子倒闭。武六七左思右想,湘潭周边什么都是自产自给为主,唯有针头线脑,五金百货奇缺。他在市里租了间小屋暂住。买了两个篾皮箩,油上桐油,购置俏货,挑起担子,挑着一家人的生计,走街串巷,做起了货郎。有时,爬山翻坳累了,坐下来休息,往往是五心不作主,六神不安,他就特制了一根三尺多长的铜烟斗,一旦歇下来,闲起来,他就抽抽烟,既打发了无聊的时光,又可以提神醒脑,还让他的客户过目不忘,可谓一举多得。

为人随和,不管别人怎样叫他,总是一团和气、笑脸相迎。他知道,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唯有和气才能生财,这也是货郎必须坚守的底线。本以为就这样相安无事,不温不火过着平淡适中的日子,结果三声枪响,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4

湖南解放前夕,武六七进了一批好货,准备沿沙子岭、姜畲、云湖桥遛达一圈,期望有个好的赚头。

那天早晨,天公不作美,秋初时节竟然大雾弥漫。武六七暗自吃惊,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来这几天必须小心谨慎。他挑着皮箩,沿着涟水缓缓前行,过了三村六坳,居然没有做成一单生意。临近中午,他来到澹台岭下,忧伤的天空,下着太阳雨。心里嘀咕:今天天色不好,运气不佳,千万别出什么幺蛾子呀。他像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坐在扁担上,从腰里抽出烟杆,填满烟丝,压实夯紧,掏出火褶折子,反复摩擦,有时冒点烟,就是点不燃。他似泄气皮球,长长地叹了一口冷气子。

“呯呯呯!”突然不远处传来三声枪响,吓得他冷汗直冒。生逢乱世,枪声炮声早已听得习以为常,但在这偏僻的大山里听到这枪声,还是让他特别敏感起来。是土匪杀人越货,还是民团陷害忠良?他急忙把皮箩藏进灌木丛中,自己躲在不远处扯起耳朵细听着周边的动静。

起初还是人声鼎沸,后来已是悄无声息。武六七足足静伏了一个时辰,他才猫着腰,蹑手蹑脚从荆刺中钻出来,他不敢冒险,必须探明情况,保障人货万无一失,才能决定行止。他足足搜寻半个时辰,发现没有异样,正准备转身离去时,突然听到呻吟声。他大吃一惊,循声找去,发现一个年轻的女人躺在血泊之中,身中三枪,脸白如纸,但生得十分清秀,穿着一件绸布旗袍,时尚高贵,气质不凡,只是旗袍下摆还缺了一块,正在竭力爬起。武六七生来胆小怕事,但在这性命悠关、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他没有过多犹豫,口里不停念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跑过去,顾不得害怕,顾不得血污,将那女人扶起。

“好心人,救救孩子吧!”女人凝了好一会神,才用细弱的声音开口相求。

女人讲半句,歇半句,武六七凝心静气才听清她的嘱托。她是地下党员,突然遭遇不测。要拜托他三件事:有个小孩藏在半山腰的土地庙,托他收养;在香炉脚下埋了五十块银元,希望他用这笔钱赎回她的一双儿女,一个卖在谭大嘴家里放牛,一个卖在赵十万屋里当丫环。第三件事,她交待得特别认真,在土地庙南边的窗台旁挂上束艾条。

那女人说到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武六七的帮助下才勉强蹲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才看明白,那女人是想向他磕头。武六七慌得手足无措,急忙托住。那女人头一歪,倒在武六七的怀中。

一筹莫展的武六七,和着泪像是承诺又似自言自语:“大姐,您就放心去吧!我武六七最自私,最冇出息,但一定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武六七就近找了个洼地,用烟杆当锄,敲撬并举,将女人草草掩埋,并作好标记。然后匆匆赶到土地庙,找到小孩,挖出银元,在南边窗台醒目位置挂上艾条。惊恐万分之中找到了皮箩,急切地在皮箩上钻了五个小洞,把小孩藏在其中,风风火火离开了是非之地。

5

“爹,难道我就是土地庙里的那个小孩?那女的就是我的母亲?”武卫华泪流满面。

“我回到湘潭,在小孩棉兜里找到了现在你手上的这块绸布血书和这把银锁。”武六七没有正面回答:“我当时匆匆地瞟了一眼,就泡了米糊糊将小孩喂饱。身处乱世,无缘无故家里多出个小孩,一旦被邻居知晓,被保甲长听到聋信子,严刑重典之下很可能有牢狱之灾。为了自保,只能金蝉脱壳,连夜赶回老家月亮湾。”

武六七在老家度日如年,经常拜托去湘潭的亲朋戚友到自己租住地周边探听消息,每次听到平安无事的告白,悬在嗓子眼的心才慢慢放下。风平浪静三个月之后,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又拿出血书和银锁反复推敲,发现阴阳合扣的银锁里面有东西,仔细一看,合扣有人动过。他本身就是货郎,对这类玩艺心知肚明,不拖泥,不带水,悄无痕迹地把合扣拆开,里面藏着一封皮纸信。他轻轻打开,认真阅读,终于明白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便把银锁复原,与血书一起稳稳妥妥藏了起来。

不久,湘潭解放,他给孩子取名武卫华。武六七自然也想明白了,那个在澹台岭上牺牲的女同志应该是革命烈士。为了良心少受一点折磨,为了生活少留一点遗憾,他将武卫华安顿好,便赶往湘潭,定制一块小小的石碑,刻上“南雁春晓之墓”,并请人帮忙在澹台岭将烈士重新安葬,竖起墓碑,还焚烧了好多衣箱钱纸,反复告慰烈士,她的一双儿女,已经请中间人谈好价钱,今天下午就可以将他们赎出,会当作亲生子女抚养。可是,赎出来之后,发生了天大的变故,成为他四时之恨,八节之痛。说到此处,他便转换话题。

武六七对此事讳莫如深,解放前不敢声张,解放后又怕别人不相信,只好将真相深埋心底。为了不招惹是非,他在老家再也没有做过货郎,一心一意抚养武卫华,一年四季作好菜、耕好田。为了保守秘密,他不领左邻右舍的情,半生中从来没赴过约、相过亲。唯一保留的习惯就是那根铜烟杆,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经常握着烟杆,反着臂,剪着手,低着头,走到哪,带到哪,抽到哪。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6

就这样,平淡无奇过了二十多年。在武卫华第一次当兵踏上征途前,他有几次冲动,想将真相说出来,但又担心那,担心这,最后还是将真相和着泪水吞进肚里。只是吩咐武卫华在部队要认真训练,为人民立功,为祖国争光。武卫华在部队三年,立了功,入了党,还当了班长,没有辜负父亲嘱托。

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弥补对儿子的亏欠。武六七在儿子退伍后积极张罗儿子的婚事,婚礼婚宴那是热热闹闹,令周边四邻羡慕不已。

当武卫华瞒着父亲第二次应征入伍时,武六七密切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当儿子和他的战友商议写血书之时,武六七心里憋闷到了极点,好像全世界青色的面孔、羞涩的愧疚都在眼前萦绕,挥之不去。他沉默两天,煎熬了三夜,几乎就要把那埋藏的秘密吐出来,但话刚到嘴边,又被他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留下满腔辛酸,世纪拷问。

出征在即,无比愧疚的武卫华为了释怀,为了“忠孝两全”,他想亲自下厨,陪父亲好好喝上几杯。

武六七死死地盯着锅铲,好像儿子左右搅拌,上下翻炒的不是菜,而是自己的良心。他的那颗心,被岁月啃破,被杂念蚕食,油炸不熟,水煮不烂。他扪心自问:假如能把这铁石心肠洗尽晾干,不带半分私欲,只留下五分释然,植入胸房,是否能弥补过错,恢复生机,拯救自己的灵魂?

饭桌上,父子俩避开正题,杯来盏去,话闲心不闲。月近中天,酒过三巡。儿子按奈不住了,率先便把他和战友签订的血书交给父亲保存。姜虽然是老的辣,但武六七实在憋不住了,觉得自己愧对烈士,愧对儿子,愧对他们的亲人。他用嘶哑的声调,哽咽的话语,断断续续讲述着尘封已久的旧梦。好似伤心的花叶浓荫被狂风吹过,日影悸动,亲情摇落,细碎成遍地斑驳,满垄迷茫。

7

“爹,我是谁?我的父亲又是谁?”武卫华听得云里雾里,连连追问。

“卫华,除开绸布血书,所有的秘密都在银锁里。”武六七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唉!三十多年,我也不知道你是谁。解放初期,为父根据信中线索,曾经去过上海,就是为了帮你寻找父亲。大上海那么大,要找到你父亲,真是比大海捞针还难, 你打开书信,细读便知。”

武卫华耐着性子,慢慢地看了起来。

春晓同志:

春节好。你的千古高义,我不敢言谢。你作为一个巾帼英雄,为救战友于危难,忍痛割爱将自己的一双儿女卖给地主恶霸为奴为婢,花钱劳神将我从民团的爪牙下救出,铭感五腑。你的无私,你的无畏,令我感动,令我敬佩。

春晓同志,我的战友。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措施,同志们都能理解,但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代不受剥削,不受压迫。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为此,党组织特别筹措五十块银元,放在老地方,你务必尽快将她们救出。匆匆无缘见面,只得留信说明。

另有一事相托,我接受了新的任务,小儿子卫华年幼,不便同行,现寄放在你的邻居家里,麻烦你照看抚养一段时间。全国马上就要解放,到时候,你忙不过来,就请将卫华送到上海市花园路八弄三十三号。

神龙 昆山即颂。

武卫华看完信,尴尬了心事,凝噎无语。

深夜里辗转反侧的他,转得很柔,侧得很轻,生怕打破夜的宁静,揉碎床前月光,碾痛室外芳华。惹得酸甜苦辣杂陈,悲欢离合交集。但一想到明天就要赶到衡阳集训,他努力排除杂念,渐渐进入梦乡。他在迷雾中寻找,在荒原上呼唤。

8

时光清浅,岁月蹒跚,多少花样年华,都成了历史长河中的江南烟雨。但也有人放不下执念,勾不销恩恩怨怨。行走在红尘滚滚的大千世界,谁又能真正做到一切随心呢?武卫华也不例外,他在衡阳集训期间,经常分心走神,还挨过教官的批评。夜深人静时,他想起父亲的叮嘱:你这次应征是去冲锋陷阵,千万不能胡思乱想,如果发愣发呆,思想开小差,那就是对父亲最大不孝,对祖国最大不忠,对生命极端不负责任。

下到部队后,武卫华暗暗发誓,收拢放心,凝神静气、严肃认真投入到集训之中。“嘀嗒嗒”紧急集合的军号声已经吹响,武卫华和战友们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迅速列队待命。可是首长突然宣布:“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啦。”

“我们胜利啦!”“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顿时,口号声彼伏此起,战友们有的握着手,有的相拥而泣,部队营地立马变成欢乐的海洋。

两年后,武卫华第二次转业,待政府安排好工作后,又联系好战友,好好庆祝了一番,并借耳热酒酣之际将自己的身世之谜原原本本告诉他们,并约请他们有机会去上海,帮自己出把力,用把心,看能不能找到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好让心靠岸,好让情撒欢。战友们惊奇不已,唏嘘不已,端起酒杯,碰在一起,声音脆亮,一切尽在不言中。

武卫华回到家里,与父亲和堂客商量后,踏上东去的列车,奔赴上海,寻找亲生父亲。他求爷爷,告奶奶,前后打听了三天,才知道如今的南京路,在解放前叫大马路,东边的步行街过去就叫花园路。他在小弄小巷反复寻找,反复打听,但由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毫无结果。这时的他,才真正理解父亲武六七到上海寻找他亲生父亲的艰辛,尤其让他感动的是,父亲武六七把钱花光后,边讨饭边寻找,直到大病一场,才拖着孱弱的身子赶回老家。

武卫华满身疲倦回到月亮湾,一见到武六七,推金山,倒玉柱,诚心诚意叩了三个响头:“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小时候,我隔三差五闹毛病,是您又当爹又当妈,百般呵护,将所有的情、所有的爱全部倾注于我。现在想想,亏欠的是我,愧疚的是我。从今往后,有您的陪护和堂客的支持,就是我持之以恒追求梦想的坚强后盾。”

武六七伸出颤颤巍巍的手将儿子扶起,拥着武卫华,老泪纵横。

“爹!你救回来的春晓阿姨的那双儿女,他们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里?”武卫华知道父亲的脾气,不想说的,打破沙锅问到底,他半个字也不会说。当父亲谈起往事,次次想追问,又次次不敢问,每次话溜到嘴边又缩了回去。今天见父亲高兴,如梗在喉的最后一个谜团不问不快,不问不踏实。

“卫华,你听说过土匪王霸天吗?”武六七有些哽咽。

抗日战争时期,青山桥出了个绿林人物,不姓蒋,也不姓共。杀过日本鬼子,也祸害过老百姓。就在武六七赎回春晓的儿女,回到老家的第二天,王霸天不知从哪里听到的谣传,说武六七在湘潭开绸缎庄,赚了不少钱。趁武六七不在家,将春晓的儿女绑票,限三天内赎人,不然就撕票。其实,武六七只是一个货郎,哪有多少积蓄呢?在这危急关头,他东拼西凑一百块大洋,送到香炉寨,哀求土匪不要撕票,下欠的大洋延迟一二天送到,土匪答应了。

武六七回到家里,无意中听说剿匪斗争开始了。他估计王霸天怕受到解放军的清算,故绑票索钱,准备外逃。人命关天,他心急如焚。万般无奈将祖传的宝贝和房屋抵押给莫关八结子。当他拿着钱来到土匪窝赎人时,寨子里已是人去屋空,急得他抱头痛哭,不断搧自己的耳光,捶自己的脑壳:“春晓,春晓!我怎么对得起你临终前的托付,怎么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呢?”

冷静下来后,武六七四处打听,得知土匪们都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王霸天逃到香港去了。土匪抓的那些肉票在土牢里挨了两天饿,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胆大的就砸开牢房门,发现山上已经没有一个土匪,就连鬼影子也找不到了,于是大家一声吆喝,四下里奔逃。

在愧疚和自责中,武六七握着铜烟杆背着手,低着头,四处串门,一直在暗中打听查探春晓那双儿女的下落,寻访多年,音讯全无。每次看到春晓那双儿女留下的小包裹,睹物思人,暗自垂泪。他就像命运长河里的一条小鱼,任凭自己怎么挣扎,怎么发愤,也跃不出痛苦的深渊,溅不起生活的浪花。好在有武卫华天真的笑脸、企盼的眼神支撑起他的灵魂,生活才少了一点迷茫,多了三分通透。

9

“土匪实在该杀!”武卫华有时听得咬牙切齿、愤恨贲张;有时听得哀声叹气、泪眼婆娑。“爹,到如今也没有找到他们的任何行踪?”

“没有!只不过有一次我在翻晒春晓儿女包裹里的衣服时,偶然在衣角处发现绣有名字,一个叫荷花,一个叫苍松。我猜想春晓在卖儿女时,生怕儿女年幼,忘记姓名,忘记来处。”武六七望着窗外的苍穹略有所思。

“爹,感谢您的细心和大义。荷花姐、苍松哥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呀!”武卫华陡然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照进一缕阳光,浑身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温暖:“今生今世,我一定要找到他们,报答他们。”

武卫华解开了心里的所有疙瘩,如释重负,心暖花开。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辞职下海,轻装上阵,利用在部队学到的高超的驾驶技术,办起卫华运输有限公司。他充分发扬诚信、担当、守约的军人作风,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十年不到,就成为了身价上千万的大老板。他和战友们还是按照老规矩,一月一交流,二月一聚会,他们也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都干出了不菲的成就。

在武卫华发家致富的同时,武六七也没有闲着,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找到解放初期被王霸天绑上香炉寨的肉票,女的叫颜如玉,男的叫盛宝坤。据他们回忆,在三十多个肉票中,确实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半大孩子。男孩叫苍松,女孩叫荷花,好像还是两兄妹,分别被许初一和鬼不惹带走了。当时两兄妹哭哭闹闹,死活不肯分开。鬼不惹气急败坏,抽了荷花两个耳光,嘴里还牢骚不断:"半年牢不能白坐,辣椒水不能白吃,顺手牵个小姑娘,总卖的三五个大洋,堤内损失总算可以堤外补。”

男孩见状,跑上去拼命,挨了鬼不惹一脚,哭哭啼啼跟了上去,许初一不放心,就在后面追。

武六七高兴坏了,急忙跑到村上摇通电话,将好消息告诉武卫华,让他抓紧时间回家,和他一道来寻找烈士子女。

武卫华放下电话,拼命往老家赶。待他回到月亮湾,他的父亲和战友正在门前相迎。他简单把相邀的缘由和目前的情况作了说明,战友们听得泪流满面,悲痛万分,既而转悲为喜,挥拳掳袖。

武卫华立即安排雷不动到派出所查户籍信息,郑大炮去找颜如玉,他和父亲找盛宝坤,广泛搜集信息,尽量扩大战果。

10

三天两晚,四个人齐心协力,将情况基本摸清。

鬼不惹的书名叫鬼扯腿,因与王霸天手下的土匪赌博,输红了眼,将土匪打伤,被王霸天派人抓上山,将他送到地牢里关了半年,并受尽羞辱。平日里是个脚底流脓、头顶长疮的坏家伙,在土匪手中赔了夫人又折兵。见没便宜可占,没地方出恶气,就挑了荷花这个软柿子,抢起就走。回家后,风闻马上要成立的新政府禁止买卖人口,被逼无奈,悄悄地将荷花半卖半送,给柳一村当了童养媳。据邻居回忆,柳一村的声音与本地不同,肯定是个外地人。当时没问,如今又记不清。唯一知道真相的人鬼不惹又于三年前得了恶疾,哭叫三天三晚,活活痛死了。

说起许初一,左邻右舍都讲他比较老实,土改中划为地主。他怕苍松受他牵连,悄悄将苍松送走,已经死了十多年,谁也不知道他把人送到哪里,送给了谁?他的两个儿子可能知道真相,都在大城市工作,父亲死后,就再没回来过,加上要划清界线,附近的亲朋戚友没有一个与他的儿子有联系。

线索中断,希望破灭,但武卫华和战友们并没有气馁。事情有眉目,寻找就有盼头。

武六七本来抱有莫大的希望,以为这次定能了却自己的一个遗憾,结果是满满的憧憬又变成了竹篮打水。人瘦一圈,心碎一地。武卫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听说青山桥的学校要改扩建,便拿出二百万让父亲全权处理;另外拿出五十万设立贫困学生奖励基金,也让父亲跟踪落实;还拿出一百万创建扶贫帮困志愿者协会,还是由父亲一手操办。尽其所能,将善举在山冲旮旯撒播,让武六七收获不少“谢谢”和笑脸,宛如春天淅沥沥的甘霖,使他枯萎的人生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在扶贫走访中,武六七无意中了解到雷不动得了癌症,用了不少钱,屋漏逢雨,他的儿子雷敏敏也得了白血病,急需十万手术费。武六七急忙打电话告诉儿子,武卫华一听,深感自责。近半年来,每次战友聚会,雷不动都用冠冕堂皇的借口请假,估计是抹不开面子向战友开口。武卫华立即通知战友,赶往湘潭医院。

武卫华和战友不断安慰着,待雷不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拿出十万的存折塞给雷不动。"我们三个人订立的承诺血书,今生今世,永不言悔,你千万不要怕抹不开面子,面子永远不会比生命重要。”

战友附和着,诚意十足表达了心意。

“有什么话就说吧,千万不要憋在心里。”武卫华见雷不动泪流满面,几次欲言又止,于心不忍。

“卫华!我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也不应该开口,还有一事......”雷不动下了好大的决心,请求道:“还请你和战友伸伸援手,救救我的老表吧!”

“你老表怎么啦?”武卫华急不可耐。

“我老表叫朱青松,住在分水坳蚌田村螺头组。小时候帮地主看牛,看丢了一头小牛崽,被地主铺头盖脸揍了个半死,从此落下头痛病,他下不了重力,家里很困难,去年痛得晕死过去,到医院一检查,是脑瘤,由于没钱做手术,保守治疗一周,就出了院。昨天接到他堂客的电话,说他快不行了,问我有不有办法想。我自身难保,只好向你们求援。”

“我和大炮马上赶过去, 你就放心吧!”武卫华心里咯噔一下,冥冥之中脑海里突然冒出一种特别的期待。

武卫华和郑大炮赶到蚌田冲螺头山顶,看到三间又矮又破的土砖房,心酸不已。

“请问朱老表,你小时候的名字是不是叫苍松?”武卫华一路上冥思苦想,坚信自己的判断,看到正房里躺着的花甲老人就感到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迫不及待,单刀直入:“你的母亲是不是叫春晓?”

“你,你怎么知道?”床上的老人眼睛瞪得似铜铃,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父亲和我整整找了你们几十年啊!”武卫华惊喜交加,热泪盈眶,握住朱青松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卫华,老表还有病呐。”郑大炮见战友激动不已,轻声提醒着。

武卫华和朱青松慢慢平静了一些,相互交流,印证所知所想。涉及朱青松对母亲的抱怨,武卫华便把春晓卖儿卖女的缘由以及他母亲的牺牲、武六七离奇的遭遇一一说明,并充分肯定他的母亲是英雄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这人生的命运,对母亲、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朱青松有感而发,泪流满面:“母亲牺牲几十年了,还是默默无闻地躺在澹台岭上。而作为儿女的我们不能尽孝,还过早地承担了常人难以肩负的责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

“青松大哥,我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都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牺牲何止十万、百万,但是能留下姓名、享受待遇的又有多少呢?”武卫华表情肃穆,目光中流露出满满的敬畏:“从井冈风云到万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朝鲜战场到自卫还击,有多少烈士子女心若柳絮,身似浮萍,命如薄纸? "

朱青松擦干了眼泪,握住武卫华的手:“卫华老弟,你这样一点拨,我好受多了,心里透亮。”

“青松大哥,烈士的血没有白流,人民群众含着泪,忍着痛,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遗体,抚养烈士的遗孤。有时,宁可自己的儿女挨饿受冻,哪怕只有一口奶、半块棉包,都会让给烈士的子女。他们心里打着灯笼亮亮堂堂,红色的根不能断,红色的基因必须在沃土上茁壮成长。”武卫华越说越心潮澎湃:“党组织也没有忘记烈士和烈士的子女,解放后,在井冈山修建了无名烈士纪念碑,成为了红色文化圣地。并寻找烈士遗孤,将其送进了学校。青松大哥,我们的父母都是在隐蔽战线战斗的英雄,由于现实的残酷,使命的特殊,他们大多数是单线联系,一旦断线,可能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一旦当事人牺牲,他们的儿女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必须承受漂泊的命运。你母亲为了救我父亲,将你们兄妹卖掉,当时的煎熬,应比割她的肉,剜她的心更为痛苦,但为了组织,为了任务,为了未来,她只能壮士断腕,只能忍痛割爱。”

“老弟,我被许初一送到朱家以后,由于身体有病就一直窝在山沟里,上没有到过石鼓湾,下没有到过青山桥,天天在怨恨中生存,日日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茅塞顿开,心明眼亮。”朱青松豪情满怀:“我虽然不能扛起父母亲为之奋斗的大旗,但我会自立自强,做到问心无愧,更不会给母亲的脸上抹黑。”

“大哥!我们这些烈士的子女现在大都有温馨的家,不再是孤苦伶仃,也不能孤芳自赏,而且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延续着父母为国为民、高风亮节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不可磨灭的信念。”

“老弟,你放心吧,我会振作起来。边治病边寻找妹妹,有机会我肯定也会帮你寻找父亲。”朱青松凝视着窗外,信心满满。

“大哥,谢谢你,你是顶呱呱的。”武卫华竖起了大拇指。

“你才是我们的表率,时代的楷模。”朱青松由衷地称赞着。

“苍松大哥,我这样叫你,不会见怪吧?”武卫华掏出一张存折,慎重其事地说:“这里有五十万。你这房子太破,花二十万把房建好,剩下的三十万用来治病。”

“这这这.......哎呀!”朱青松激动得晕了过去。

“赶快送医院!”郑大炮抢先扶起朱青松,想迅速背他下山。

“你这份情我领了,大炮同志,这个人只能由我来背。”武卫华背起人就跑,郑大炮紧紧相随。

“大炮, 你拿着我的手机第一时间向我父亲报个喜,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不知会有多高兴呢。”武卫华边说边掏出手机,脚下一个趔趄,向山下摔去。

郑大炮反应迅速,只抓住了朱青松的手臂,而武卫华朝山下一路翻滚。郑大炮放下朱青松,跑跳着追了下去。当他扶起武卫华时,发现头上血流不止,按也按不住。

“卫华!卫华!你醒醒。”郑大炮呼唤着,哭泣着。

“大炮,不要悲伤。我原来想是不是走得太快,需要等等自己的灵魂,等我摸了摸自己良心,灵魂又走到我的前面去了。”武卫华睁着无神的眼睛,时断时续说:“我不行了,你一定要救救苍松哥。可惜人生苦短,既不能尽孝两位父亲,又没有找到荷花姐,我遗憾呀!”

“卫华!卫华”郑大炮的呼唤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着,那蓝湛湛的天空,下起了太阳雨。

11

武卫华过世后,武六七像半个世纪没有睡好觉,眼泡脸肿,眉头皱得老高,整天沉默寡言,从他的脸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也看不到笑容。尖瘦的下巴、干瘪的肩膀,少了三分生机,多了五分暮气。虽有朱青松和武卫华的战友轮流慰问、照顾,那还是无济于事。

“这是我写的血书,而且是六十多年前就应该写的。我对不住卫华,没有替他找到爹。可能他爹也在满世界找他。我也对不住春晓,没有找到荷花。现在,我不行了,留下"对不起"三个字,拜托你们在找到之后,交给卫华的爹,完完整整将我的孙儿孙女,交给他们的爷爷。”武六七知道大限将至,特邀朱青松和卫华的战友交代后事。

“叔叔,您放心!现在是网络世界,信息时代,我们一定齐心协力,帮您和卫华完成未竟的心愿,了却你们的牵挂,弥补大家的遗憾。”几个战友和朱青松几乎是异口同声。

雨后天晴,千峰竞翠,迎着朝阳,披着霞光,大病初愈的朱青松和雷不动、郑大炮走在寻找的路上,心里默默祈告:春晓阿姨,卫华兄弟,六七叔叔,一路走好,你们碧血的光芒会把人生征途上的丹心照亮,会把时代青山绿水里的灵魂染透。

1等奖:莲乡处处生青气

陈芳园

暑意微清,爽气初来。难得半日清闲,陪婆婆回乡下走走。

我的婆家在涓江左岸、东山之南。距我们金水湾的新居约四十公里。虽说四十公里并非遥程,但婆婆是归心似箭,东方才显鱼肚白,婆婆就催我出车,太阳还没有出山,我们已抵东山脚下。

车子驶入乡道,正准备左转,婆婆却让我右拐转入机耕道。我纳闷,我家不是左转过山嘴就到了吗?

“去看看你叔爷爷,先!”婆婆说完摇下车窗,一股香气灌入车内,醉人!什么香?农家早炊的烟火味?不全是!稻草堆在野外发酵的气味?也不全是!

是“青气”。婆婆说,青气,本土话,就是所有植物发散出来的原始天然鲜气,包括花香、果香、草香、稻香、树木香等等。

车子驶入一条林荫道,婆婆让我在一颗大树下停车。

“这么早,只怕人家还没有起床呢!”我一边停车一边提醒婆婆。

“切!他呀!历史上就是五点之前起床。”婆婆倒是很有把握。

下车关好车门,一抬头,呵!好一垅荷田!朱红的、雪白的、粉红的莲花竞相开放,连成一片花海,一望无际。旭阳初照,水汽蒸腾,一层淡紫的氤氲在荷田上浮荡,微风吹送,那些“亭亭舞女的裙”翩翩起舞,绿浪翻腾,一股听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清香,迎面而来。

想必这就婆婆口中的“青气”!

“也不全是,还有其他夹杂。”婆婆一脸的神秘。

是吗?正在张望寻找,荷田边钻出一个人来,两手抱一大捆莲蓬,哈哈大笑迎着我们走来。

婆婆对我说:“这就是我的满叔叔,你的叔爷爷,我们荷湾村的老书记......”

“吃莲子吧!刚摘的还带着露水,新鲜!”叔爷爷有点不好意思打断了婆婆的“隆重”介绍,迫不及待把莲蓬递给我们,憨憨的说:“真是心有灵犀,好像晓得有贵客来,一大早不单只摘了莲蓬,还炖了水鱼、羊肉加白莲。”

“这可是十全大补品!”婆婆很开心。为了给叔爷爷一个惊喜,故意没提前打电话,没想到还是我们更惊喜。

沿着山边的小路边走边感受“青气”。“如今真好,这小路都了打混凝土,干干净净。想当年,每次来您家,您都带着套靴来这三叉路口接我。”

“你是好久冒回娘家了。这路十几年前就硬化了,不但是道路硬化,那些渠道、田埂、水郡都打水泥了,从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以来,政府扎扎实实做了许多事实,十九大以来,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农村啊!确实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叔爷爷,真不愧是老支书!”我插句嘴。

“什么老支书,退下来十多年了,只是村里大凡小事都帮着去做,可惜人老了力不从心。这不,上午九点还有个会议,关于高速公路补偿金的发放事宜,这得要几个清白人才能理顺好......”

真是个操心的人!爱国爱民的主!看着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不由心生敬畏。

路过一个小坡凹,我又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青气”,肯定不是荷花香,有点儿带蛋糕的味道,长长嗅口气,细品味又不是蛋糕味,说不出到底什么香。

见我伸长了鼻子四处望,叔爷爷哈哈大笑,遥指山外,告诉我山坳靠背有座油榨。属于邻村斑竹村的,早几年政府扶贫盖的厂,玉米、芝麻、花生、大豆、菜籽、棉花籽、茶籽等等这些都榨油,政府发动远近村民在闲时利用闲地多种这些作物,大规模种油菜政府还有补贴,榨了油可以自给自足,吃不完、卖不完,政府有绿色通道帮助销售,如今斑竹村村民家家富得流油,村名都改了,叫“福竹”村。

这段时间芝麻收了,想必是有人榨芝麻油,婆婆一边猜一边左嗅嗅右嗅嗅,只觉得这“青气”不只是芝麻花生等气息那么单纯。

哇!好大的葡萄园!我们忽然发现了“新大陆”,一眼望去。整个山凹近三十亩地全部栽满葡萄,一行行葡萄架排列整齐,密密的葡萄挤挤挨挨挂成串,红的紫的绿的黄的多品种多颜色,分行分片,相互衬托,阳光透过叶子的罅隙,斜射在葡萄上,葡萄粒粒饱满,带着露珠,反射出柔和的光泽,令人垂涎欲滴,特别有些熟透了掉在地上的葡萄发酵了,渗合着泥土气息散发出来的芬芳,真有抵挡不住的诱惑。

“想不想试个味?”婆婆很理解的看着我。

想是想吃,可是现在园子里没有人,我想,还是等主人来了再买。

不过,我得去拍个照。这么丰美的葡萄园,一定要拍照晒个朋友圈。就在我拿出手机自拍的当儿,一张告示跳入镜头:欢迎来到荷湾葡萄园,您已进入监控区。葡萄免费请尝,需要带走请自选自摘,微信扫码付款,按品种标示论价,入口处有收银台、电子秤、剪刀、网贷。谢谢配合,欢迎再来!

哈!真正科学到家了!好咧!正合我意!

我取了剪刀,一溜烟进入葡萄园深处,按标示各选一串,不敢贪多,一串就是上十斤哦,我们走走停停离停车处至少走出了二公里。

等我提着四大串葡萄来到出口,已三三两两来了些“外地人”,有带着小情侣的、有带着小孩子的,想必他们是“回头客”,轻车熟路直入园中,不时还传来大呼小叫:哇!快来看咯,各一串好长好大......

黄香蜜30元/市斤、绿珍珠25元/市斤、紫葡萄12元/市斤、红玫瑰10元/市斤。

当我把葡萄放上电子秤时,有语音播报:红玫瑰6公斤总价120元......

真是神了!它怎么晓得我这是红的还是绿的?婆婆对现代科技的东西既是疑惑又好奇,把个电子秤前前后后看过遍。

叔公在一旁介绍,这个电子秤可不一般,主人在上面装了个“机关”。叫做什么识别器。瞧!就这个红色的“脑壳”。

“你还记得你在家那些日子,总是挂念翠翠一家日子过不下去,叮嘱我们要关照她家文韬好好读书重点培养吗?”叔爷爷颇为得意的口气告诉婆婆:“这孩子现在可不得了哒!这园子是政府在十年前给他们家整的,前些年他娘还能管理,除了请工等成本,每年纯收入四五十万,看看日子红火了,前二年他娘心脏病做了搭桥手术,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葡萄园就靠这个孩子打理,园子里的装置都是这孩子安装的,电子秤也是他组装的 ,他那个瘫痪老爹,躺在床上也把园子里的一草一木甚至连一只老鼠进来了都看的清清楚楚......”

“哦!按算文韬也有十八九岁了吧!就没有读书了?”显然,婆婆骨子眼里只认同“唯有读书高”,对于一个青少年不读书就弄些这果园或监控等玩意,颇有些失望。

“等一下我带你去看一个人。”叔爷爷看透了婆婆的心思,故意卖个关子。

叔爷爷将我已付款的葡萄,放在收银台上,这么重提着走确实不轻松。可是会不会被人偷走?我心里犯嘀咕。

叔爷爷呵呵笑着,挥手喊我快走。

曾听婆婆说过,相传她娘家后山上有凤凰涅槃,修炼时半夜金豪四射,现九个头。渡劫时躲在山坡上一个读书人家里的孔圣牌子后面,躲过了雷劈,凤凰成仙时,有一只金鸭子含一朵莲花从天而降,落在那读书人家前的山坡上,山坡立即变成了渺渺茫茫的水湾,水湾两边分布着九个山嘴,极似那凤凰的九个头守护者这片水湾。金鸭子飞进读书人家里旋即不见,读书人家的茅屋转眼变成了红楼。莲花顷刻之间开满了水湾,从此这水湾莲子年年丰收。莲子浑身是宝。山里人闻讯都到这个水湾来讨要莲子种,一时间,涓水两岸遍地开花,莲湾因此而得名。

叔爷爷住在九头冲最里头,进冲的路弯弯曲曲,穿过耕地,绕过人家,第一次走,感觉特别新奇,完全不觉得累,倒是婆婆,嘴巴讲话一路不消停,脸上微汗,鞋子也脱了提在手中,赤脚走在水泥路上,我奇怪:都没有枯枝落叶果皮瓦片等?一看路面干干净净,隔不远还有垃圾箱,真是没有想到,这农村,还山冲旮旯,环境卫生竟然保持这么洁净?

叔爷爷取笑我:小瞧我们农村不是?当莲城创建文明城市,我莲乡就打造美丽乡村,是齐头并进的,如今农村的文明程度绝不亚于城市。

这倒是实话,我刚才看见几个吃葡萄的小孩,各自手中都提着一个方便袋盛葡萄皮。

“这不是那个刘老究的宅基地吗?谁建的房子?”婆婆眼尖,看到一幢小别墅掩映在绿树翠筠之间,婆婆想了一下问。

“他自己呀!”

“他不是判刑了吗?”

“是的,因盗窃摩托服刑三年,回来洗心革面,做莲子生意,政府支持贷款,投资了莲子加工厂。这几年做发了,每年收入百多万,娶了媳妇生了崽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偷小摸的事已成过去。”

“嗯!还是要感恩政府,救了他刘家这根秧!”婆婆十分感喟。

边走边谈,不觉到了坡心,一片西瓜地展开在眼前,瓜腾叶子已经不茂密,硕大的西瓜摆在地里,特别醒目,在阳光下泛起一层层晕圈,清风徐来,青气袭人。瓜地里有人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

“是大春呀!”原来是婆婆的老熟人,还是个中年残疾人,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是瘸的,一只手反着。

地里还有个少年。

“大春的继子,前几年政府扶贫,大春家是重点对象,政府帮他家盖新房子、整了大棚菜地,冬天种白菜苔红菜苔萝卜等,夏天种黄瓜丝瓜西瓜,地理请了五六个人做事,他还做老板呢!年收入十几万,家里情况好了,村妇女主任做介绍,有个丧夫的女人带着五岁的儿子改嫁给他,他爱护孩子视如己出,女人也贤惠能干,孝敬老母,还照顾大春的精神病大哥。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叔爷爷做了简单介绍。

“要是没有政府帮助,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哪里娶得媳妇来!”婆婆又感慨一番。

少年抱一个大西瓜送上来。看这少年,长得虎头虎脑,一脸憨态。婆婆特别欣慰,这个家后继有人了!

叔爷爷接过西瓜。婆婆拿出钱包要付钱,“别拿钱!”。大春边走过来边大声喊:“五娭毑!感谢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照顾我们,从小到大都穿滨哥的衣服。如今搭般政府扶贫搞了这大棚菜,这么多年又冒看见您回,想送些新鲜瓜果给您吃也不晓得往哪送,这正好回哒!不嫌弃就摘几个带给滨哥吃咯!”

一个就足够了!婆婆坚持不让再摘。

绕过瓜地,有一条草径穿过山丘,叔爷爷喊婆婆穿上鞋子,说带我们操近路。走大路须绕过山嘴转个大弯,这捷径好近,叔爷爷说十几年前这山上灌木丛生,进不了山,茶籽都烂在山上,如今政府补贴鼓励村民翻山,培植油茶林,山上杂草都没有一根,运茶籽可以开摩托车来。

真是曲径通幽,小路穿过油茶林,茶籽正在“壮籽”,部分青皮陀陀被胀得裂开嘴,露出黑牙,悠悠的吐出淡香,山风吹动,葡萄、西瓜、荷花等等各种作物的香味远远的飘来,嗅一嗅,特别舒服,多好的天然大氧吧!

转眼一间大水塘横在脚下。渺茫的水里装着网箱,一格一格的如豆腐格子,叔爷爷介绍,这就是科学养鱼,网箱里面养的鲶鱼、柴鱼、黄鸭叫等与鱼塘里其他草鱼鲢鱼隔开,客户随到随取,经济效益可高了!网箱旁边飘着绿藻和紫背、青萍、丝草等随着波浪散发出清香,混合着岸边葳蕤的水草,一股股青气迎面吹来,虽然带点腥味但特别清新。

我有点疑惑:到今天为止,湘潭地区已经53天没有下雨了,这满塘的水哪里来的?

“这个呀!还是享政府的福!”叔爷爷说到这,拱手朝北,一脸感恩。

原来连年政府都在冬季疏通渠道、坝,加固堤岸,修整水库。我们这里上山塘的水来自碧泉潭,下莲湾的水来自东风水库,碧泉潭引水过来需要抽水机往上打水,政府还给补贴。

“如今这国家政策真的好!特别是针对扶贫,授之以渔、一带一路,真正落到实处,硬是把那些特困户搬活了,家家都过上好日子,实现小康目标。”

叔爷爷一边说着一边指着一幢小别墅,去那个家里看不?看看那个葡萄园的小主人?

尽管十分惊讶,但婆婆没有提问,只是欣然应允。

其实我关心的还是他们的儿子,孩子才是这个家的希望,孩子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婆婆一路叨叨,转眼到了别墅头门前,芙蓉正旺,紫薇盛开,花团锦簇,好不热闹。一个青年小跑着过来开门,婆婆定睛一看,竟激动不已。

这小伙子正是婆婆十几年来助学的学子文韬。

小伙子一身白底蓝条校服,个子高高,浓眉大眼,英姿勃勃。

“五娭毑!您好!”他朝婆婆毕恭毕敬行了个鞠躬礼!然后,呈上一张录取通知书给婆婆看,“南京大学”几个字跳入眼睑,婆婆高兴的握住文韬的手使劲摇:孩子啊!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回报社会啊!

“会的!一定!”文韬郑重的再次鞠躬。

回程,上车之前再一次回望那一片荷田。阳光高高照耀。那些莲蓬特别炫眼,一粒粒莲籽圆鼓鼓的,反射太阳的光芒泛起光环,像绿色的灯盏照耀在荷田,照耀在莲乡……

1等奖:於排头乡参加鸢尾花节

唐蔚琦

放眼平畴外,排头万象开。

黄鹂鸣柳岸,白鹭戏田陔。

鸢尾花争放,梧桐树遍栽。

村民谈国运,笑里话将来。

来源:县文联

编辑:李辉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