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湘潭县文学艺术作品网上展览——优秀奖作品(四)

来源:县文联 编辑:李辉军 2022-09-26 09:59:50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优秀奖:夫妻接力当支书,奋力脱贫“七无”村

——记湘潭县射埠镇谷合村总支书记贺雪红

敖敏

位于涓水河畔的湘潭县射埠镇谷合村,是共和国开国少将罗华生的故乡,因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被称之为“七无”村:无村部、无硬化村道、无村卫生室、无整修山塘、无文体活动场所、无特色产业、无村级集体收入。2016年起,女能人贺雪红和她的丈夫接力担任谷合村总支书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村便经历了一场从“无”到“有”的美丽蝶变。

贺雪红曾是射埠镇旺冲卫生院妇产科医生,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湘潭县卫校医士班,并进修于湘潭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在卫生系统千例手术无事故的评优工作中,她被评为湘潭县劳动模范,并多次获得优秀计生专干、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8年,贺雪红高票当选为湘潭县十二届人大代表,开启了她作为代表履职、心系百姓、服务于民的新征程。

作为当年射埠镇合力村的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她走家串户,利用自己所学妇产科专业知识,进行妇科病的筛查和防治,为留守的孩子们送去浓浓的母爱,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奉献暖暖的孝心,人们亲切地叫她“贺主任”。

作为人大代表,贺雪红认真履职,将民生实事常挂心头。吟江坝河堤的拓宽加固、油茶林的提改与新植、邻村公路的修建、取消流于形式的下村妇检制度、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联合其他代表为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鼓与呼,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诺言,谈笑间,人们亲切地喊她“贺代表”。

2016年底,贺雪红的丈夫高票当选为十六届县人大代表,并担任新组建的谷合村支部书记。其时谷塘村与合力村合并为谷合村,村支两委成员7人,党员人数为75人,全村共30个村民小组;新的建制体系下,上至村支两委班子的团结,下至广大村民思想觉悟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谷合村的建设与发展。当时谷合村办公场地是几十年前破败不堪的老学校,没有村级硬化的道路,没有村卫生室,没有村民活动场所,没有整修的山塘,也没有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收入,是远近闻名的“七无”村。丈夫临危受命,任重道远;贺雪红终于有了更快捷高效的进言献策机会,夫妻同心,大刀阔斧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脱胎换骨的发展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她跟丈夫为谷合人谋求发展的第一步。打破交通闭塞的被动局面,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基础。潭花公路隔河相望,村民们过河历来都依赖于一条破旧的小渡船,生产资料进不来,农副产品出不去,谷合人苦不堪言!

“渡改桥”,当这个曾被无数人提起过却从未付诸行动的提议再次被她与丈夫认定的时候,便定格成永恒。虽然,这只是谷合人民心中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是,她却当了真。此后的日日夜夜,那一幅幅催人奋进的规划蓝图、以及一遍遍修改的申请报告,都承载着她对父老乡亲的责任和担当。时任市政协政研室主任的张作奇同志和市政协委员李运其同志,都被她凝聚到一起,积极为村民鼓与呼。清晨七点左右,她就早早驱车四十多公里,守在作奇同志的办公室门口,一天的工作就从这里开始了。发改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她不厌其烦,来回奔波;万家灯火见证着她的孜孜不倦与执着追求。终于,赶在“十三五”规划立项的最后关头,通过了谷合村的“渡改桥”工程项目,终结了风雨飘摇的小渡船历史,达成了两岸人民世代的引颈期盼。

在一次普通镇村干部会议上,她了解到国家的扶贫路补贴政策,全镇扶贫路指标仅有105公里,共有2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分摊下来每个村还不到5公里,她硬是从有限的资源里为村上争回来20多公里的指标。原定3.5米宽的扶贫路,她引导村民自筹资金拓宽至5米。全村已有28个组完成了道路硬化,剩下两个组的道路硬化预计今年可全部完成。目前,已通过省交通厅审批的资源产业路村主干道白改黑项目工程,也正式进入了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12月30日前完工。

在水利部门支持下,谷合村30多年未经维护、整修的水库、水渠和118口山塘清理工作已经开启。利用村里优质的自然资源,吟江生态旅游项目已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加强油茶林管理、发展林业经济等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2018年,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对基层村部的改造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一直以来,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都是挤在原合力小学办公。这所建于70年代初的老学校,屋顶的瓦片被墙外的树枝扫得七零八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操场上早已长满杂树杂草,无法涉足;唯有教室里仅存的一块斑驳的黑板,仍在倾诉着这里曾是农夫子弟求学的启蒙之地。每到召开党员、组长大会,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房屋倒塌。村支两委成员多次商议将老房子进行翻修改造,但苦于资金问题一拖再拖。当政府会议传达由组织部牵头的村部建设及项目资金政策时(每个新建的村部国家补贴70万元),她第一时间提议召开村支两委及党员、组长大会。考虑到对原学校进行改造和新建村部的成本预算相差无几,毅然决然重建村部。此后,选址征地、青苗补偿、建设方案、结构设计、水电安装、造价预算及资金来源等问题落实,历经一年多时间;压力永远是她前行的动力,她和丈夫早晨5点起床,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最终由她全额垫资139万多元,占地6000多平米、建筑面积600平米的集会议室、警务室、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娱乐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村部大楼,于2019年底顺利竣工交付使用。除去组织部的70万元项目验收资金之外,目前尚为村部建设垫资69万多元。于她而言,新村部的打造,承受了太多的苦和累,但每当夜幕降临,看到村民们聚集到村部前坪的文化广场,伴随着动人的旋律翩翩起舞,便顿感快乐、幸福。习主席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或许,贺雪红与丈夫对总书记的话深有领悟,这也正是她所追求和理解的生命价值与人生真谛。

2019年,经过市政协毛先林主席和张作奇主任的穿针引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8000万元左右的沙子岭土猪养殖项目落户谷合村,为当地村民增加含青苗补偿、土地租赁、劳务工资等收入合计220多万元。

2020年底,村支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拉开了帷幕,深受全村党员及村民拥护信赖的贺雪红同志,正式接过了丈夫作为谷合村总支书记的接力棒。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潮头,伴随着伟大祖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翻开了谷合村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新篇章。

经济是基础,是发展的命脉。担任谷合村总支书记以来,她第一时间理清村上债务情况,谷合村因“渡改桥”工程、村部建设、厕所革命以及其他水利、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村级负债近300万元。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如何化解村级债务,是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通过多次召开村支两委全体会议和下组到户的不间断走访调查,她意识到,一是要安排财务人员报好账、入好账,做到债务数据心中有底;二是要厉行节约、压缩开支,做好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打算,不再形成新的债务。三是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这才是化解村级负债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

2021年,通过她和村支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同时争取到了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25万元专项资金。她心里明白,这笔钱对于一个负债几百万元的村集体来说是多么珍贵,这是“发火本”,如何利用好这笔资金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以此来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化解村级债务,这是摆在她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黄骨鱼的养殖投资小,生长周期短,市场价格稳定,且不愁销路。于是,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家承包的32亩水塘,无偿提供给村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她和驻村书记一道,跑长沙、浏阳,了解公司合作意向,多次去养殖黄骨鱼的兄弟村,熟悉养殖流程,学习养殖经验。如今,第一批投入近11万尾的黄骨鱼,还养一个月左右就可进入市场销售了。舍小家,为大家,当年花了近三十万元打造出的这片水塘,毗邻涓江,地处韶山灌渠之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是黄骨鱼的优良养殖场。自己亏点,活了集体,这是她的口头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谷合村申报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项目正在进行,总支书记贺雪红提前做了科学规划,采用经济合作社加养殖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本地黑山羊的养殖,目前,自筹资金部分已经达到了15万元,多年的养羊专业户罗清和高兴地说,跟着贺书记的方向走,应该不会错到哪里去。谷合村农田2900亩,林地3355亩,位于村东南边的上湾冲里便是绝好的养殖场地。现在,谷合村有15个10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有两个年产10000羽以上规模的养鸡场,有个水面近60亩的谷皮塘养鱼大户,有5个养羊的家庭农场,还有小龙虾养殖基地、新型的甲鱼养殖户和养鸭专业户,更有基本走上正轨的集体合作社黄骨鱼养殖基地。种养结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全面发展各类特色产业,村民和集体收入日益增加。

乡村振兴是贺雪红心中的梦想,也是夫妻接力当支书共同不变的情怀!通过贺雪红与丈夫的不懈努力,谷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资金短缺、产业基础较差、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者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七无”村的帽子终被摘除,今日谷合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优秀奖:小籽花生的前世今生

胡杏香

读小学时,语文老师出谜语让我们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话音未落,同学们齐声说:花生。从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花生这种农作物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深处,但其实它在当时还是稀有紧俏之物,不像现在的商品社会物阜民丰,应有尽有。曾记得,有个堂兄结婚,用的花生铺床(民间寓意早生贵子),还是借来的,用过要还人家,人家要做种的。他小弟偷吃了,还被他妈妈打了一巴掌,这在今天是不能想象的。

而我真正吃花生印象最深的一次却是高中。有天,我在教学楼走廊上转角处听到有人叫我小名,还没反应过来,班长飞快地塞给我一把东西掉头就走了。我低头一看是花生,超级小颗粒的花生。因为临近上课,我把花生放进课桌里,心里却时刻惦记着那把花生,老师讲的什么压根没听进去。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剥一颗丢口里,慢慢咀嚼,甜甜脆脆的味道,口齿留香,至今难忘。后来,据班长说,他家的花生是自留地种的,是中路铺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之一,颗粒小,果实饱满。这种小籽花生一般都是自己留种子,延续了它特有的秉性,被农家当作最好的食品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岁月不驻,时光荏苒,吃过的美食无数,最怀念的还是中路铺的那种小籽花生。时常想着去中路铺寻觅班长家那样的小籽花生,追寻那份美味与记忆,然俗务缠身终未能成行。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听中路铺的父母官讲起其治下的柳桥村种了一千多亩小籽花生,用的都是机械化采收,赢利颇丰,这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于是邀上三五好友,前去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

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村部,在会议室刚一坐定,就听到有人在外面咋呼:“贵客来哒,就来就来,我洗一下手啊!”我转头一看,是一个穿着白汗衫,汗衫上带着明显泥渍的农民老大哥,看样子他是刚从农田里上来。一张国字脸,眼睛炯炯有神。有人介绍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省市级劳模曹铁光书记。曹书记对种植小籽花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得出他十多年来,对小籽花生情有独钟。柳桥村地处特别的生态环境,依赖山塘水灌溉,碰上大旱,水稻就没有收成,还有重金属超标,因此多用来种旱土作物。在柳桥村广泛分布的鲜黄土非常适合种植小籽花生,市场潜力大,价格高,当时市面上小籽花生20元一斤,还总是供不应求,而且只有柳桥村的土壤产出的小籽花生味道纯正,深受群众喜爱。曹书记凭借自己多年种植经验,果断流转一千多亩田,种植小籽花生。

第一年,凭着原来的老经验,只收得100斤一亩,亏了百把万。他为了不影响村民种植积极性,决定自己私人承担损失。第二年,亩产达到150斤,但也亏了几十万,曹书记又决定个人承担。连亏两年,曹书记急了,就静下来和村干部、村民们仔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在镇政府干部支持下,去湖北天门取经,学习种植技术和机械化采收!还请湖南农大专家李林教授对小籽花生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第三年,小籽花生达到200斤一亩,获得了丰收,除去成本,赢利两百多万!

“头两年亏了,自己躲在厕所里哭,还不能让堂客晓得哒。”曹书记这样描述当时的艰难与坚持的不易。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个中辛酸只有他心里知道。好在现在初见成效,村干部和村民也都支持拥护。村民平时干农活有80元一天,一年人均收入达到二万多,村民得到实惠,都说曹书记比儿女都好,儿女一年哪有这么多钱给。

问及曹书记,这么辛苦奔忙值得吗,他肯定的回答值。一方面带出了一个团队,一个团结的村支两委班子;另一方面,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尊重,即使在地里干活,也有村民送茶送水!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村民都积极参与到这种“事业”中,一起劳动,一起出汗,一起收获,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下融洽的干群关系。

我们去时正值小籽花生收割季节,只见一千多亩绿油油的花生,在阳光下,微风吹过,一起一伏,碧波翻涌。跟随曹书记,扯了几把小籽花生,仔细端详,这一粒粒的花生,仿佛就是乡村致富的金豆豆!曹支书指着眼前这一片田地说,有专家指导,今年的收成更好!以后还要发展小籽花生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让村民依靠土地致富,说到这,曹书记灿烂地笑了。

离开中路铺镇柳桥村回来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在中央倡导乡村振兴,象小籽花生这样的老品种一定会历久弥新,换发新的姿彩。小籽花生前世今生在柳桥村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这预示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山乡巨变恢宏画卷正徐徐展开。听老干部唱过一首歌: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跟当地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生根开花……象曹铁光书记和他带领的村支两委团队,就如小籽花生一样,扎根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开花!


优秀奖:心向未来自奋蹄

周赞钦

最近备受关注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看到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激烈博弈,看到全球粮食危机,能源暴涨,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灾难后果,看到战争国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深为自己处于和平盛世的祖国而欣慰,为祖国的强大由衷的感到自豪。

我是一名有着五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已退休十载,回想自己的历程,历历在目,心潮澎湃。

1969年参军的我,军旅生涯18年,在党的培养,经部队历练,逐步成长为营职干部,妻子随军,在军人服务社当营业员,儿子从小在军营里沐浴党的阳光成长。回想当年,营房条件较为简陋,现在部队有暖气空调,战士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成长;当时只有机枪大炮,现在有了震慑全球的洲际导弹;当时的驱逐舰大哥如今在辽宁、山东号航母面前成为小弟;当初我们的信念是保家卫国,现在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军队的强大,使我为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而自豪。居安思危是我辈时刻牢记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1986年转业到税务部门工作,投身到为国聚财的队伍中。在税收工作多年的实践中,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变迁。邓小平解放生产力,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经济体制稳步改革,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愈发活跃。国有企业利改税,金融保险、工商税务逐渐独立,行使各自职能为中国经济服务。中国改革四十年,体验最深的是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住房由60平方到100多平方,交通工具由单车变摩托,再升级为汽车。儿子结婚购买了一套房子,装修也是越来越高档。现退休了,加上老伴两人退休工资衣食无忧,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老家的老母亲。老家的弟弟妹妹们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逢年过节回老家,多次走亲访友拜年中,深深体会到处处呈现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喜气洋洋,人人脸上充满喜悦和笑容。昔日只是官方或者贵人身份象征才有的小轿车,现随处可见停放乡亲们的门前或穿梭于宽敞的水泥路面的村间道,村子里绿叶成荫,幢幢乡村别墅掩映其中,这些楼房修建豪华大方,楼顶上还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大部份家庭还安装了空调呢!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三米宽的水泥路连接到家家户户。

退休后,老干支部书记一职,沉甸甸的责任感,激励我经常和老同志一起学习新时期党的治国理政理论。老同志们由衷感叹我党全面从严治党用于自我革命永葆活力的魄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大到省部级干部,小到普通公职人员被惩之以法,政治生态逐渐好转,市场营商环境日益良好,政府职能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一切都是党领导的结果,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办得到。同时也激励着我,履行党员义务,离岗不离党,坚持兑现对党的庄严承诺--对党真诚,积极工作,为实现党在新时期新目标贡献自己毕生力量。

现我所居住的湘潭县城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宜居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虽然经济发展不如一线城市,但没有北上广深的快节凑,有的让人羡慕的休闲惬意;没有大都市的车水马龙,有的是从不堵车的宽广马路;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的是临近湘江的沿江风光带,有的是人们自由自在跳着广场舞的白石、江湾两广场,现能在环境优美、社会稳定、充满活力的县城生活,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这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就没有今天繁华富强的新中国。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也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大喜之年,能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并深感自豪,时代催人奋进、我真想再年轻一次,为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不扬鞭自奋蹄。


优秀奖:彭大将军展笑眉

——乌石村变化访谈录

俞武祎

巍巍乌石峰下有个山村,是彭德怀元帅的故居,也是生我长我的地方——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

2013年,我退休后客居武汉,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有大事就回去,一年也就一两次吧。

我有一个远房叔叔叫俞忠海,共产党员,原是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六十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回农村。后来担任乌石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六十多岁才退下来,见证了乌石村的历史变迁。我每次回去都要去拜访他老人家,聊聊村里的逸闻趣事。

今年“五一”回去了,我问他:几十年来,您认为乌石村变化最快是什么时候,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事情?

他不加思索地说:“变化最快的是习近平同志瞻仰彭德怀纪念园以后,变化最大的则数不胜数啊!”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说:变化最大的归纳起来有四点,村民富裕了,村容美丽了,纪念园提质了,村级自治能力增强了。

接着,他侃侃而谈:我们村原来是“粮猪型”经济,粮价不高,猪价不稳,村民总是在温饱线上徘徊;村里山不青水不绿,道路狭窄泥泞,厕所猪圈邋遢,厨房乌烟瘴气;纪念园设施简陋,内容单薄;村级自治能力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乌石村日新月异,今非昔比啦!

我和叔叔聊了一个多小时,他意犹未尽。

……

我不怀疑他所说的真实性,但觉得有些“老干味”、“过去式”。于是,我找侄媳妇进行印证。

我侄媳妇叫汤意娥,40多岁,共产党员,现任乌石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干部。

她告诉我,叔公总结得很对:以1998年彭德怀元帅诞辰百周年纪念活动为标志,乌石村进入脱贫慢富阶段;以2011年习近平同志瞻仰彭德怀纪念园为标志,乌石村进入小康快富阶段。

她说:2021年,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 22340元,比党的十八大前的2011年翻了两番;村域内有酒店、旅社、超市、商场、农家乐、歌舞厅、棋牌室等服务购物娱乐型门店200多个,纪念园周边及瓦子坪集贸市场有固定(临时)生意摊位数百个;”粮猪型”经济逐步转变为“旅游服务生态农业型”经济;村民实现了衣着”品牌化”,饮食“营养化”,居住“楼房化”,出行“代步化”,种田“半机械化”,消暑驱寒“空调化”。全村近五成家庭拥有小轿车,共计650多辆。

侄媳妇还告诉我:近几年,村里通过“五化两改”(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改灶、改厕),环境焕然一新。巍峨连绵的乌石峰山脉鸟语花香,苍翠欲滴;穿村而过的张家坝整修拉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笔直宽敞的德怀大道,曲径通幽的故居路,柏油晶亮,绿树成荫;瓦子坪街道及故居路两旁的民宅商居统一穿衣戴帽,古香古色;村里主干道大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组组坦途通,户户路硬化,家家烧燃气(沼气、液化气);同时,村里在居住相对集中的美丽屋场,还配置了健身器材。

侄媳妇眉飞色舞地说:“去年金秋时节,有游客在彭德怀纪念园留言簿上留诗,颂扬乌石村农家的美丽富裕。”

其诗曰:“两山”理念顺天然,

静谧乡村似锦妍。

幽院小楼迎旭日,

青溪蕙路漾晨烟。

轿车摩电中家有,

雅室丰厨众户全。

梦想成真今就是,

仙庭不比此安恬。

……

“彭德怀纪念园,我是全程参与的建设者,这些年好像还是老样子,提质一说从何而来?”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侄媳妇说:乌石峰麓新建了棱形大理石元帅墓,庄严肃穆;纪念园右侧落成了国防教育宣讲中心,敞亮美观;卧虎山上高高矗立的元帅铜像与绿树耸拥的白墙黛瓦故居交相辉映;故居路旁新建的“彭家围子地下党支部活动展览室”,端庄厚重;纪念馆经闭馆改造后重新开放,全面展岀《百战垂青史忠诚铸丰碑——彭德怀生平业绩陈列》,详细介绍了元帅戍马一生的丰功伟绩,疏理了元帅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诠释了元帅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很多资料属首次公布,弥足珍贵。

“您再去看看纪念园吧,一定会有新收获!”侄媳妇向我发出邀请。

“明天,就明天吧!”我应允了。

……

我问:“村级自治能力增强了,该怎么说?”

侄媳妇如数家珍:原来乌石村只辖10多个村民小组。2017年,联塘村、寺冲村并入乌石村,现在共辖44个村民小组,1400多户、5000多人。村设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5人。村的规模扩大了。

2019年筹资280多万元,新建了560多平方米,两层的村民委员会“党员群众服务楼”。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党员学习室,村民代表会议室,村级卫生室等等,一应俱全。村级服务功能强大了。

村里健全了各项制度,制定了倡导红色村风,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屋场的长远规划,即:依托彭德怀纪念园的红色阵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倡导红色村风;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保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把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建设美丽屋场。振兴乡村,富裕村民,村级“两委”履职能力增强了。

侄媳妇边说边流露出骄傲自豪的情绪,我也被感染了。

……

次日,我虔诚地瞻仰了元帅铜像、陵墓,静心地观阅了元帅生平业绩陈列。登上乌石峰,站在山顶,享受了蓝天白云、青青树木和习习徐风带来的心旷神怡,悠然自在;俯览山下,栋栋民居,犹如出水芙蓉;片片农田,犹如铺锦列绣;条条道路,犹如串珠金线,欣赏了乌石村这幅笔墨清淡,疏密有致的山水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乌石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彭德怀元帅出身农民,心系农村,为解放受苦的农民而奋起革命,为担心农民受苦而直言遭贬。今天,元帅在天之灵看到惠农政策的落地,看到农村的美丽,看到农民的富裕,该有多高兴啊!

访谈参观之余,我感慨万千,特以诗尽兴:

元帅家乡风景美,

流连忘返不思归。

乌峰峻峭春阳染

沃野深沉瑞气随。

碧水池池明皓月,

乡楼栋栋映朝晖。

农村秀丽农民富,

彭大将军展笑眉。


优秀奖:蘸着乡音写首诗

彭鸽

母亲六十岁的笑脸上

凝聚着脱贫的喜悦

父亲以军人特有的敬礼

感恩政府的扶持

老公喂养的鸡鸭鹅羊

穿过好日子的村口

儿子上大学了

女儿的舞蹈里写满了欢乐

人到中年的我

管理着一群祖国的花朵

回到青山桥马栏坝村

在娘家我蘸着乡音写首诗

来源:县文联

编辑:李辉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