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莲乡好婆婆】皇甫玉成:一位鲐背老人的治家智慧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锦文 张学 编辑:李辉军 2020-06-27 11:30:42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红网湘潭县分站6月27日讯(记者 莫锦文 张学)初见90岁的皇甫玉成,难免不被她优雅的气质所折服。这位精神矍铄、性情乐观的老太太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革命家庭,1978年,唐山大地震后,皇甫玉成领着子女举家搬迁至丈夫的祖籍地——湘潭县河口镇,四十几年来,她以厚德养家,用实际行动践行良好家风,如今,“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在当地颇有口碑,亲如母女的婆媳关系更是传为佳话。

未命名-1.jpg

90岁的皇甫玉成平时最爱读书看报

“外地人”当了村支书

跟随母亲刚到湘潭时,23岁的张志远也曾犯了难。

“老家那边都是旱地,湖南以水田为主,耕作方式大不一样,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作为家中当时唯一一位成年男性,张志远不得不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在母亲的鼓励下,张志远拿出并不多的积蓄,购买了犁田机,开始尝试用牛耕田,遇到不懂的便主动向当地老农请教,逐渐成为了田间的一把好手。有母亲操持家务,农闲时,年轻肯干的张志远还跟广东那边的亲戚取得联系,在两地之间跑起了运输,手头也渐渐宽裕起来。1998年,在村民们的一致推荐下,身为“外地人”的张志远当选为友余村党支部书记,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是合并村——宏兴村的副支书。期间,村上的水库修起来了,路更宽了,电通到了每家每户,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张志远则表示,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许多事肯定办不成,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母亲甚至鼓励其垫资为村上搞基础设施建设,说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一方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湘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中,皇甫玉成遇事不慌,不盲从,积极支持政府所做的决定;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还鼓励家人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主动到村上履行社会责任。

未命名-2.jpg

皇甫玉成与儿子儿媳一起做包子

多年不涨价的包子

“鸡蛋面饼1元钱,稀饭你自个盛都行,管饱!”一大早,皇甫玉成便在儿媳陶利娥开的早餐店里忙活了起来,做烧麦、蒸包子、烙鸡蛋面饼,都不在话下,麻利的的手法让年轻的客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考虑到来店里吃早餐的客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及其家长,皇甫玉成还叮嘱儿媳,份量上要有保证,价格一定要实惠,赚点薄利就可以了。

“婆婆年纪大了,家人本不愿意让她操心,可老人家完全闲不下来,乡邻们也都喜欢她的真诚实在。”陶利娥说,婆婆一生乐善好施,与人为好,她经常告诫家人“远亲不如近邻”,把乡里乡亲的关系处理好,没有办不好的事,人家有困难,搭把手,其实也在帮自己,在净心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铺路,路好走,人就顺,家就兴。

婆媳关系在很多人眼里压根就是一“千古难题”,可陶利娥却从未因此犯过难。几十年来,皇甫玉成以身作责,勤俭持家,从未与媳妇吵过架、拌过嘴,哪怕儿子儿媳、孙儿孙媳偶有口角,皇甫玉成也永远站在媳妇这一方,她深知媳妇满意这个家,这个家就会充满人情味,充满暖意。通过传帮带,如今的孙媳妇也成了村民眼中的好媳妇,热情好客,待人和善。


未命名-3.jpg

女儿张凤霞教皇甫玉成使用智能手机

微信图片_20200728110805.jpg

皇甫玉成一家人

请大伙吃顿饭就好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女性能读到初中,那可叫做人才。

一杯红茶,一副老花镜,初中文化的皇甫玉成,平常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看报,也乐意接受新鲜事物,步入鲐背之年还能使用微信与远在广东的外孙女聊天、视频。多年来,皇甫玉成十分注重家风建设,以科学的理念教育晚辈,培养晚辈们的家国情怀,在她的影响下,家里有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思想上,皇甫玉成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得知儿子正为村上移风易俗宣传工作犯难,她毫不避讳地谈起了自己的身后事:“吹拉弹唱都免了,到时候请大伙吃顿饭就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满头银发的皇甫玉成给周围人留下了睿智、豁达的好印象。

今年三月,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女儿张凤霞也回到湘潭,与哥哥、嫂嫂一同陪伴母亲左右,“四世同堂”的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令人羡慕。“母亲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就是我们的福气!”交谈中,在张凤霞的脸上,我们读不到半点岁月留下的痕迹,满满的都是知性、豁达。很显然,皇甫玉成的精神财富,在她的后辈身上没有“断层”。(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锦文 张学

编辑:李辉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