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桥镇防汛一线上“倔强”的七旬老党员
茶恩寺镇蒋力游与其他巡守人员一起在堤沿岸排查隐患
白石镇干群一心共同保卫家园
连日来,在莲乡抗洪抢险救灾的一线,总有这么一群人,怀着“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肩上扛着责任,心里装着群众,却不顾自身安危、不惧艰难困苦、不怕疲惫劳累,不停在奔走、救援、护堤、巡守……时刻守护着群众的安全。回望这几天与“洪魔”的奋战,我们在莲乡各处发现了很多朴素的脸庞,坚毅的身躯,一场场硬仗,一群群勇士,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出发时的诺言“洪水不退,我们不撤!”——感谢你们的守护,感谢你们带来的力量和感动!
云湖桥镇:防汛一线上“倔强”的七旬老党员
73岁的宋泽海是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村民,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北京某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每次有洪水来临,他都自告奋勇,参与巡堤查险和抗洪抢险,今年也不例外。
7月8日,看到家门口的水系水位上涨后,宋泽海便来到村部,主动要求参与巡堤;9日,他巡堤到深夜;10日,他清晨5时便起床来到了云湖河堤上……宋泽海身体很硬朗,有人认为他是在部队打下了扎实基础,但更多人说,他是常年在村里奔走做好事,练就了一副好身子骨。
在村民看来,宋泽海很“倔强”,怎么劝也劝不住,但是大家很佩服这位“土专家”。宋泽海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在云湖河、韶山灌区、继志渠旁生活的他,对水情十分熟悉;又多次参加抗洪抢险,积累了不少经验。云湖河水位上涨迅速,水位高出云湖堤涵洞约两米,为防止内涝,必须马上堵住涵洞。刚开始,大家打算用门板堵,但门板笨重,水流压力大,操作不好,可能连门板带人都会被卷入水中。
“弄点树枝捆起来,再用竹篙把树枝插到涵洞位置,然后盖上一层彩条布就好了!” 关键时刻,宋泽海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果然,按照宋泽海的方法,涵洞堵上了,大家由衷地佩服他。
“我是共产党员,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啊!”宋泽海确实“倔强”!每次,村里请人协助抗洪抢险,根据劳动量都会发放一定的工资。但是,宋泽海每次都坚决不领一分钱。不仅如此,村里推选他为镇里的优秀党员,他也委婉拒绝,他说只是做了些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后来实在推脱不了,他收下了证书,将200元奖金当党费交给了组织;今年“七一”前,村里将他列入了困难党员慰问对象,但他怎么也不同意,说村里有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他更需要组织帮助。
洪水还没完全退去,宋泽海仍在坚守。云湖河堤上,仍闪耀着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风采。
茶恩寺镇:洪流中坚守六天五晚的巡堤人
受强降雨影响,茶恩寺镇向阳渠最高水位达51.2米,超过警戒水位2米多。到7月13日,有着31年党龄的茶恩寺镇老党员蒋力游已经顶着重感冒在堤上连续奋战了六天五晚,洪水没有退去,蒋力游也没有下堤休息。
8日下午,蒋力游来到了向阳渠堤上开始巡堤、排查防控堤坝垮塌等险情。蒋力游以前是镇水管站站长,熟悉环境、懂技术,这几天他就一直带着其他的巡守人员一起在堤沿岸排查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段。
在六天五晚的巡堤过程中,他因淋雨患上了重感冒,身体极度不舒服,但他选择了坚守。
每天在医院输完液后他就往防洪大堤跑,就算是在输液的时候,他仍然关心着堤坝上的事情,坐在病床上也会翻看手机消息或者电话其他队员以便及时了解灾情。
这几天,在他的巡守下先后发现了江堤、渠坝散浸现象4起,均及时得到了有效处理,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他给他自己的休息时间就是每天在车里休息一下。
谈到带病坚守,蒋力游说道:“心里想着老百姓,他们的田被水淹了,房子被浸了,家里的东西也损坏了,我这点感冒不算什么,我当兵出身, 不可能受了点‘轻伤’就回去。”
白石镇:干群一心共同保卫家园
强降雨使湘江水位迅速上涨,在白石境内长4.8公里的湘江干堤潭湘堤,是全市湘江堤防基础最为薄弱的区域。几天内出现了4处管涌和17处散浸,面对严峻的抗洪形势,白石镇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保护自己的家园。
记者在潭湘堤木架组地段看到,群众正在自发地清除堤上的杂草,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78岁的张少球老大爷,近两天来,他每天早上五点多就来到大堤上,巡查大堤上是不是有管涌和散浸现象。他还随身携带了一把柴刀,对堤上的杂草进行清除。中午回家吃两口饭他又回到大堤上,累了就坐在马路边休息一下,晚上要到7点多才回家吃晚饭。
“白石镇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保护她。我们的房子、田、菜土都在这里,如果堤垮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组上20多个人,这几天都在堤上巡查、除草,护住堤坝就护住了我们的家。”62岁的潭口村木架组村民郭子英,她家就住在湘江白石段的沿线,面对湘江水位的上涨她心急如焚,但她和她的邻居们没有观望和等待,而是自发地加入守堤和护堤的行动中来。
“那天这里发生管涌,我们都好怕垮堤,好在政府的人马上就过来了,跟我们一起铲砂卵石、扛沙包。他们几十个人一身都汗湿透了,饿了就随便吃点盒饭,终于把这个管涌控制住了,他们真的不错!”当地群众提起7月10日在潭湘堤(湘江干堤)木架组地段出现的管涌还心有余悸,但是讲到和他们一起扛沙包处置管涌的政府干部,他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
抗洪抢险中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例如白石镇水利中心所的5个同志,他们负责白石镇的水利工程管理、水文测报、对全镇的防汛进行技术指导。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8岁,最小的也已经50岁了,常年的工作,使他们都患上了职业病。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他们已经坚守在岗位5天5夜了。
在下着大雨的晚上,撑着伞,打着手电,淌着泥水,他们每一个小时就要查看3个地点的湘江水位一次,为政府指挥抗洪救灾提供决策依据。5天连续工作不回家,面对家人的埋怨和唠叨,他们只是耐心地解释:“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坚守岗位,我们共产党员还是要带头做事的,洪水过了我们就回来了。”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