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石鼓镇:油纸伞打开产业梦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罗伟 2018-10-15 16:56:55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文艺作品中,油纸伞是烟雨江南的标配。湘潭县石鼓镇油纸伞作为省级文化遗产,把油纸伞制作工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打造成了小镇的大产业。

戴望舒的《雨巷》,让暑期湘潭大学的学子们,慕名来到湘潭县石鼓镇。撑起油纸伞,行走在湘莲和稻田间,定格成“采莲东塘下、悠然见衡山”的画境。

湘潭大学学生 徐小昀 : 自己也感受了一下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女子的恬静。

1922年,青年毛泽东只身前往安源煤矿考察指导罢工,撑的就是一把石鼓镇的“平安伞”。

湘潭县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第五代传人 周汉宇:(毛泽东)出去打天下的时候 也只带了一把油纸伞出去 这把伞就是仿造了它的那个规格 尺寸。

这把打十个人的巨伞,直径达到了2.2米,重量不到两斤,女孩子也能轻松举起。

湘潭县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第五代传人 周汉宇:这把伞美不美 美。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匠人把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带到石鼓镇,至今传了600多年。小镇高温多雨,适合楠竹、湘妃竹、马尾杉、油桐等生长,这为制作油纸伞提供了原材料。周汉宇是第五代制伞人,一根青竹,要经历浸泡、药水煮、刮青、劈骨、制杆、分边、穿艺、糊伞、画花等80多道工序,才能化作一把成伞。几乎全手工,做一把需要5天以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尼龙伞和折叠伞的兴起,油纸伞逐渐没落,伞匠纷纷转行。经过四处寻访,周汉宇1995年广纳工匠,成立了宇昌工艺伞业公司,周边数十个贫困户也加入学做伞。67岁的周汉云家有三亩田,闲时就来做伞骨。从山上砍下来的竹筒,在他的手里,不消十几分钟就完成十多道基础工序。

湘潭县石鼓镇安乐村村民 周汉云:我和婆婆(老伴)两个人一个月能够赚一千多块钱。

石鼓镇有两千多人在油纸伞厂做工。油纸伞分旅游、工艺、装饰三类,如今伞面不光是油纸,还有绸布、丝绢、青花布、真丝等,伞画也由国画的梅兰竹菊等,拓展到剪纸、工笔画。500多种伞有近40个花面,挡雨、遮阳、装饰、馈赠、收藏均是佳品。

石鼓镇现有14家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年产伞500万把,占到了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的市场。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近2000万元。

湘潭县石鼓镇镇长 陈万春:积极申报国家地理商标 带领我们镇内多家油纸伞企业走入集团化、集约化的经营道路。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罗伟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